日前,中國綠發會國際部留意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網站發布了這樣一則新聞,“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一項新研究,使得184種深海物種被列入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近三分之二的物種被列為受到威脅,必須緊急采取行動防止它們進一步走向滅絕。”現綠會國際部特將原文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全球最重要的保護界權威之一,其分類標準也得到廣泛認可(如瀕危、極度瀕危等),用于提高工業界、政策制定者和一般公眾對物種保護需求的認識。超過14萬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其中來自海洋的物種不足15%,深海物種更是寥寥無幾。

圖片來源:MARUM,德國不來梅大學,遠程操作設備拍攝的深海熱液噴口區的圖像

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境系統,有千萬種獨特的物種生活在這個極端的棲息地。這些海底棲息地的偏遠程度意味著它們通常得不到充分的研究,人們也因此很難理解和交流對于它們的保護措施。

熱液噴口只是這些獨特的深海生態系統之一。噴口棲息地的生命密度與熱帶雨林和珊瑚礁相似。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這樣的熱點區域大約有600個,其中大多數為足球場面積的三分之一。噴口群落也與周圍的海底明顯不同,是高度孤立的棲息地。

出于工業角度的考量,人們對深海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包括對重要商業金屬的深海開采,這意味著現在就開始保護這些獨特的、孤立的生態系統及其特有物種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利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標準,來評估所有熱液噴口區特有的軟體動物物種的滅絕風險。研究發現,接受評估的184種物種,62%為瀕危:其中39種極度瀕危,32種瀕危,43種易危。

論文《全球熱液噴口軟體動物紅色名錄》已在《海洋科學前沿》發表,并得到海洋研究所的支持。這項研究是由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和英國在內的國際團隊共同實施的。

研究顯示,印度洋噴口軟體動物的滅絕風險最大,100%被列為瀕危物種,60%被列為極度瀕危。這與國際海底管理局核準的采礦合同中的分布相一致,突出了采礦對噴口物種造成的風險,并清楚地說明了我們為什么需要這些數據。事實上,研究發現,海床管理和采礦監管始終對物種滅絕風險的影響最大,因此需要緊急制定適當的法規。相關部門應根據本研究出臺新的政策,以保護這些物種,以免為時已晚。

這種結合了采礦監管框架和物種分布的新方法,已發表在《保護生物學》雜志上,題為《評估與世隔絕的、研究不足的海洋物種的滅絕風險》。該方法可應用于海洋環境之外,有望借此快速衡量世界范圍內孤立生態系統物種的滅絕風險。

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的博士生、首席研究員艾琳·托馬斯說:“我們的重點是評估熱液噴口發現的物種,因為這些地區越來越因其自然資源而成為人們的目標,我們希望更好地了解工業活動對該區域內豐富的海洋生物構成的威脅。參照2019年對瀕危鱗足蝸牛的評估,我們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噴口棲息地的優勢物種——軟體動物上。”她還補充說,“近三分之二的軟體動物被列為受到威脅,這表明我們迫切需要保護這些物種免于滅絕。” 艾琳還總結說,“對于太多的物種來說,我們必須繼續加深對海洋環境的理解,以免為時已晚。利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能夠讓我們評估哪些物種正面臨最大的滅絕風險。我們希望這些數據將用來告知政策制定者,以保護這些物種免受采礦等威脅,并讓保護工作者借由這種方法來評估其他數據有限物種的滅絕風險,不管它們是海洋或是陸地上的生物。”

更多相關信息,敬請關注“綠會融媒”。“綠會融媒”是由約50個平臺組成的融媒體矩陣,旨在傳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和公共健康危機,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進而推動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

編譯:Maggie

審核:Samantha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