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今年5月是第三個“民法典宣傳月”,為貫徹落實全國“八五”普法規劃關于“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開展民法典主題宣傳”的部署要求,近日,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3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切實做好氣象部門民法典宣傳工作,根據《方案》要求,并結合部門實際,氣象部門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工作。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詳實的規定,并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