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是非常廣泛的使用工具,一些下肢殘疾、偏癱、胸部以下截癱的老年人及行動不便的人群都十分適用。而作為子女或者照護者,了解輪椅的特性,選擇最合適的輪椅以及最正確的使用方法就會讓老人或者有需要的人感到十分舒適。

| 輪椅的種類

輪椅有普通輪椅、單側驅動輪椅、站立式輪椅、電動輪椅、躺式輪椅、競賽用輪椅、以及專門的截肢用輪椅(大輪位置偏后,以維持平衡)等等。普通輪椅中還分為室內用的實心輪胎輪椅,室外用的充氣輪胎輪椅等。

| 根據需求選擇功能輪椅

選擇一部輪椅,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如患者殘疾和功能障礙程度、年齡、愛好、經濟狀況、居住及工作環境等,對于不同的患者也應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滿足這些不同的要求,輪椅才能使用得當及避免意外發生。

1、脊髓損傷患者

脊髓損傷患者損傷部位的高低決定了肢體功能的恢復水平,因此對輪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頸髓損傷者因軀干肌無力,應選擇高靠背輪椅。此外,這些患者上肢運動功能雖已基本喪失,但仍有可能殘存一些微弱的動作能力,也可使用便于操控的電動輪椅。對于脊髓損傷部位較低、上肢功能健全的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為了增強康復后獨立生活的能力,可使用標準輪椅并努力訓練好輪椅使用技能。

2、下肢傷殘者

無論是下肢功能減退或喪失者,還是下肢截肢者,由于他們身體的其他部分一般是健康的,輪椅對于他們來講常常是在進行較長距離活動時才使用。由于下肢疾患傷殘的情況各異,有些人的膝關節強直,因此他們乘坐的輪椅應根據具體體位參數,配以下肢托架。有些人只是單腿殘疾,乘坐輪椅時常以一條健康腿為動力行走。對于他們,坐墊上面與地面的距離非常重要,這要通過調節大輪軸在輪椅架上的固定位置和坐墊厚度來解決。

3、顱腦疾病患者

部分顱腦疾病患者存在著共濟運動失調、意識及精神方面的障礙,在驅動輪椅時必須有護理人員陪同。輪椅應選用帶有安全帶的款式,防止患者滑落輪椅。

4、年老和體弱多病者

年老和體弱多病者一般只需使用普通輪椅進行室內外活動,以增加身體的活動程度,改善代謝,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同時適當擴大活動范圍也可豐富生活、調整心態。

除此以外,輪椅尺寸的合適與否,特別是座位寬窄、深淺與靠背的高低以及腳踏板到坐墊的距離是否合適都影響到輪椅的合理使用。

| 如何選擇舒適的輪椅

1、座位寬度

指輪椅兩側扶手側板之間的距離。坐好后,臀部與輪椅座位兩內側面之間的距離應各有2.5cm間隙為宜。座位過窄,不但使患者上下輪椅不便,還容易擦傷患者皮膚,甚至擠壓股骨周圍而產生壓瘡;座位過寬則使乘坐者驅動輪環十分困難。

2、座位長度

測量坐下時后臀部至小腿腓腸肌之間的水平距離,將測量結果減6.5cm。座位太短,體重主要落在坐骨上,局部易受壓過多;座位太長會壓迫胭窩部,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并易刺激該部皮膚。對大腿特短或髖膝屈曲攣縮的患者,則使用短座位較好。

3、座位高度

靠背的高度應根據乘坐者的坐高及軀干功能情況而定。靠背越低,上半身及雙臂的活動越方便;靠背越高,乘坐者越穩定。在放置腳踏板時,板面至少離地5cm。座位太高,輪椅不能入桌旁;座位太低,坐骨承受重量過大。

4、扶手高度

坐下時,上臂垂直,前臂平放于扶手上,測量椅面至前臂下緣的高度,加2.5cm。適當的扶手高度有助于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平衡,并可使上肢放置在舒適的位置上。扶手太高,上臂被迫上抬,易感疲勞。扶手太低,則需要上身前傾才能維持平衡,不僅容易疲勞,也可能影響呼吸。

5、坐墊與腳踏板之間的距離

乘坐者坐好后,雙腳放在腳踏板上,腘窩處大腿前端底部約有4cm不接觸坐墊。坐墊與腳踏板的距離過小,可使大腿前端與坐墊離開的部分過長,造成坐骨結節承重過大;坐墊與腳踏板距離過大,乘坐者的腳不能夠踏上腳踏板,雙腳失去依托而自由擺動,很容易導致碰傷。

6、座墊

為了舒適和防止壓瘡,座上應放座墊,可用泡沫橡膠(5-10cm厚)或凝膠墊。為防止座位下陷可在座墊下放一張結實的木板。

▏使用輪椅的正確方法

1、上、下坡推輪椅

上坡時照護者應站在輪椅后方,身體前傾,向前推動輪椅,防止輪椅因重心偏移而后翻。下坡時倒轉輪椅,照護者同樣身體前傾,倒退而行,照護者采用倒退的方式下坡,防止輪椅因慣性下滑。

2、上、下臺階,過門檻

上臺階時照護者單腳踩壓助力架,使輪椅前輪抬高(以兩后輪為支點,使前輪平穩地移上臺階)輕放臺階上。后輪緊貼臺階后再用雙手同時上抬扶手,使輪椅后輪離地,注意不要抬的太高而使老人身體重心前傾,抬扶手時靠近輪椅,貼近驅趕,便于發力。過門檻時可采用同樣的方式。

下臺階時同樣單腳踩壓助力架,使輪椅前輪抬離地面,照護者要將重心放在身體后側,當推行至臺階邊緣時,雙臂用力向后拉拽,使輪椅緩慢下行,后輪落地后不要收力,直到前輪也輕觸地面后,方可放松身體。過程中叮囑老人抓緊扶手,身體向后緊靠輪椅,保持穩定。注意:單人護理時不建議推輪椅下臺階,如有必要,盡量尋求旁邊人幫助,將輪椅抬下來。

▏坐輪椅老人的護理方法

1、在攙扶老人坐上輪椅前,首先要先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活動能力,并與老人溝通,告知將轉動身體,這樣老人才會積極配合。

2、在展開輪椅后,先用手壓一壓坐墊是否柔軟舒適、干燥清爽。

3、在老人坐上輪椅之前,一定要先將腳踏掰起,等到老人坐穩后,才能將腳踏放置于老人腳下。

4、家屬和護理員要將老人的身體放穩,讓其背部靠著輪椅后背,平穩放好雙手,并系好安全帶,以防老人滑落。

5、老人每次乘坐輪椅的時間不宜過長,每隔30分鐘左右,親屬或護理員要協助老人站立,或是適當變換一下坐姿,避免臀部長時間受壓造成壓瘡。

6、注意安全帶的放置,為老人解開安全帶后,不要隨意地放置在座椅前、坐墊上,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坐壞安全扣、安全扣夾到輪里的情況。每次解開安全帶之后,要將其順勢放在椅背后方。

7、天氣轉涼以后,推輪椅外出,要隨時注意觀察老人的身體,可用薄毛毯放在老人腿上保暖。

8、老人如有下肢浮腫、潰瘍或關節疼痛,可將腳踏板抬起,墊以軟枕。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 | 李愛萍

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福州醫科大學畢業,擁有二十年護理經驗,國家二級護理師。食品衛生與營養學方面專家,擁有國家級營養師資質,科普愛好者。

來源: 李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