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殷殷囑托牢記心間,深切厚望催人奮進。三峽建工青年始終銘記領袖教誨,以奮斗之光,照亮青春底色,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大國重器,交出了一份靚麗的青春答卷。
烏東德水電站航拍白鶴灘水電站航拍
培養扎根一線的實干家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奮斗在一線,成長在一線,是眾多三峽建工青年的共同寫照。從穿上那身灰色工裝、戴上那頂紅色安全帽開始,他們便將自己的青春與國家清潔能源事業緊緊相連。三峽建工團委始終堅持為黨育人,引領青年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為他們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2011年,一輛中巴車載著一群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溪洛渡水電站,開啟了他們的水電生涯,楊寧就是其中一員。“對于一個學水電的工程師來說,有機會參與這樣的大國重器建設,實在是太難得、太幸運了!”初到工地的楊寧難掩內心的激動,準備干出一番事業。等待楊寧的,除了世界級水電工程的重重挑戰,還有來自共青團組織的溫暖。“剛到工地我們就參加了‘導師帶徒’簽約,有了自己的師傅。”楊寧后來才知道,“導師帶徒”是三峽集團培養青年員工的優良傳統,在烏東德、白鶴灘水電工程建設中,三峽建工團委繼續傳承發揚這一工作機制,將其作為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
烏東德工程建設部師徒技術交底訓練
有了引導和幫助,楊寧一門心思撲在一線工程上,關鍵部位、關鍵時刻、關鍵環節,總能看到他的身影,時間一長他便有了“拼命三郎”的稱號。過去十余年,楊寧先后參與了溪洛渡、烏東德水電站建設。對任何一個水電建設者來說,這都是極具分量的業務履歷。2016年,溪洛渡水電站榮獲“菲迪克工程項目杰出獎”;2022年,烏東德水電站獲“菲迪克高度贊揚獎”。時間成就了兩座備受贊譽的世界級工程,楊寧也從稚嫩的水電新兵,成長為今天的水電專家,更是獲得了“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我剛來那會兒,才開始大壩邊坡的開挖。”三峽建工白鶴灘工程建設部技術部副主任周孟夏回憶起2014年剛到一線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白鶴灘水電站是這位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的“第一站”,彼時工程尚未截流,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交界處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上,還見不到宏偉壯麗的大壩身影。
白鶴灘大壩施工期,周孟夏在壩面檢查混凝土
白鶴灘大壩忙碌的施工場景
2017年4月12日,白鶴灘大壩澆筑拉開序幕,這將是一場長達1511天、不分晝夜的接力。大壩澆筑期的每一個夜晚,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大壩項目部的年輕人都不會缺席,身為大壩守護者的他們在大壩上忙碌,直到深山峽谷重新被太陽照亮。1511天的時長,足以容納金沙江畔各種天氣變幻,疾風驟雨對這群年輕人來說也算是家常便飯。
白鶴灘夜景
2021年5月31日,白鶴灘建設部大壩項目部年輕工程師裴磊即將值完澆筑期的最后一個夜班,再過幾個小時,大壩澆筑就將全部完成。“心情很復雜,百感交集,但是很開心。”直到今天,裴磊依然記得當時的感受。金沙江畔的日出月升,見證了一座又一座大壩的從無到有,也見證了一群年輕人的歲月。這是質樸工裝背后的成長,也是屬于年輕建設者的浪漫。攜手共攀科技高峰
“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是三峽建工青年必須答好的時代課題。為此,在施工區大黨建領導下,三峽建工團委聯合中國電建、中國能建、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等兄弟單位基層團組織建立了“團建共建”機制,把來自天南海北、不同企業的參建青年擰成一股繩,凝聚起鑄就大國重器的青春力量。
白鶴灘工程建設部青年與參建單位青年在現場合力攻堅
八項世界第一、十五項行業首次,烏東德水電站建設注定是一條不凡的創新之路。從300米級無縫大壩建設,到小于0.001毫米的微動監測,烏東德建設者們不負所托,守正創新,交出了一份優秀的建設答卷。答題人中,不乏80后、90后的身影。“團建共建為我們搭建起溝通、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這樣的工作機制,得到烏東德青年建設者的一致好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30余個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相繼成立,持續激發廣大青年的創新活力。2018年,全球第一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制造加工啟動當天,三峽建工白鶴灘工程建設部青年員工陳浩有了一個新身份,成為了精品轉輪制造加工“青年突擊隊”的一員。
烏東德工程建設部機電安裝青年突擊團隊開展轉輪測量工作
轉輪被稱為水輪發電機組的“心臟”,直接關系到機組的穩定性和能量轉化的效能。彼時放眼全球,還沒有百萬千瓦這一量級的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問世,擺在白鶴灘水電人面前的是一條未知的道路。
首臺百萬千瓦機組轉輪吊裝
青年骨干以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為陣地,攜手勇闖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這一世界水電“無人區”。“希望自己發揮好青年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百萬千瓦機組貢獻力量。”接過沉甸甸的旗幟,陳浩許下承諾。除了轉輪之外,包括陳浩在內的青年員工全程參與百萬千瓦機組制造加工、安裝調試過程。他們的付出,前輩們都看在眼里,頗有感觸。“建三峽工程那會兒我們也是小年輕,跟在一群專家、前輩后邊學技術,慢慢成長起來。”看著身邊這群為百萬千瓦機組奮斗的青年人,白鶴灘工程建設部的老員工贊嘆不已。想要在未知的領域摸索出一套科學高效的建設管理方案,精益求精是最好的方法。幾年下來,陳浩對百萬千瓦機組的每一個細節都如數家珍,“白鶴灘機組大軸重量超過100噸,我們采用分兩段加工、最后組裝到一起的方案。”陳浩說,就是這樣一個“大家伙”,三峽集團制定的精品機組標準要求大軸安裝誤差控制在0.7毫米以內,而現場交出的最終答卷將誤差控制在了0.02毫米到0.03毫米之間。白鶴灘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落成,年輕一代正接過勇攀科技高峰的接力棒,傳遞著彰顯中國水電榮耀的三峽精神火炬。新的戰場誓立新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大力發展抽水蓄能,是適應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發展的需要。投身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是三峽建工新的使命。從大水電一線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站了出來,流淌在金沙江畔的青春熱血,化作點亮山山水水的星火。“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明朝末年,徐霞客在《游天臺山日記》寫下此般風光美景。
天臺抽水蓄能電站原始地貌今天的浙江天臺,作為旅游勝地,依然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但宛良朋在天臺的一年多時間里,卻鮮有精力欣賞大自然賜予天臺的鐘靈毓秀。2020年,烏東德水電站順利實現首批機組投產發電,當時還是三峽建工烏東德工程建設部工程師的宛良朋,得知位于天臺縣的抽蓄項目急需開展前期工作的人手,便主動請纓,成為了天臺抽蓄項目先鋒隊的一員。天臺抽水蓄能電站是三峽集團“十四五”期間首個啟動建設的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宛良朋雖然已經在大水電項目工作多年,但在抽蓄方面,依然是個新兵。“剛來天臺的時候我邊學邊干,邊干邊總結,一刻不敢放松。”宛良朋說,那段時間像背起行囊負重奔跑,雖然累,但學到的東西也很多。宛良朋的付出得到了回報。2021年底,天臺抽蓄項目按期取得核準并開工建設。2022年,宛良朋榮獲三峽集團“杰出青年”榮譽稱號。之后不久,他又轉戰新的戰場,加入下一個抽蓄項目的前期工作中。
正在為天臺抽蓄項目前期工作忙碌的宛良朋
目前三峽建工有多個抽蓄項目進入籌備、建設階段,多個后續項目的規劃和前期研究也正在進行中。和宛良朋一樣,許多從大水電一線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積極響應號召,成為抽蓄新戰場獨當一面的優秀工程師;還有一些剛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在抽蓄項目一線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無論是扎根大江大河,還是遍布五湖四海,三峽建工青年服務國家戰略的本色始終不改,他們身邊也始終有來自共青團組織的指引和陪伴。
三峽建工青年合照“三峽建工團委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持黨建帶團建,帶領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不斷鞏固、深化、拓展團建共建成果,把好的做法延伸到項目建設一線,團結引領廣大青年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三峽建工團委書記郭李鵬說。
來源: 中國三峽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