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在自治區科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的指導下,由廣西科技館、廣西北斗天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廣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百色市科協共同開展的2023年中國航天日暨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筑夢航天”主題科普活動在百色民族高級中學成功舉辦。
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同步開展,旨在面向廣西全區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帶領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中國航天力量。廣西科技館微信視頻號、廣西科技館抖音號、970女主播電臺、北科傳媒微贊號對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全區14個地市約200所中小學校超20萬青少年在線觀看。
視頻連線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直播通過視頻連線走進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控制系統工程師孫樂園博士的講解下,大家詳細了解了文昌發射場具有的優勢、保障系統和功能區域的組成,對運載火箭知識、火箭結構、火箭組裝、航天器與火箭結合等方面航天知識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學習。同學們一邊看視頻一邊聽講解,深深被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震撼。
火箭發射模擬體驗
北斗開放實驗室?中國-東盟(南寧)分實驗室主任、廣西科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黃文德博士首先邀請活動現場的8名同學化身發射場操作員,模擬體驗火箭從發射到衛星入軌的全過程。模擬體驗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構建了航天器從發射至到達預定軌道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監測操作環境,高度逼真地還原了航天器發射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動作,讓同學們過足了火箭發射隱,更對航天器發射過程有了清楚地認識。
黃文德博士作科普報告
接下來,黃文德博士還作了《北斗——大國重器》的科普報告,全面系統地為廣大青少年科普“北斗”知識。他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結合大量豐富的視頻和圖片資料,為大家深度解讀了北斗的重要性、北斗系統奮斗歷程、北斗導航智能應用等內容。這既是一堂內容豐富的科學課,更是一堂催人奮進的科學家精神講座,聆聽講座的同學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努力學習,增長才干,爭取早日接過科學家們手中的接力棒,投身到航天事業中,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廣西科技館將繼續立足場館,外引資源,內挖潛力,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平臺優勢和人才優勢,構建航天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擴大航天科普資源供給,進一步培育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航天航空愛國情懷,助推航天科普工作躍上新臺階,為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持續發力!
來源: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