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Coral reef)是石灰巖結構的礁石,由造礁珊瑚、石灰藻以及其他鈣化生物在動植物之間競爭及合作過程中,借由鈣化作用與沉積作用所建造而成的。其中由藻類生成的礁又稱為藻礁(Algal reef)。

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已導致全球地表溫度上升約1°C。這導致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再加上日益增長的壓力,使珊瑚礁成為地球上最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之一。

圖源:IUCN

當溫度等條件發生變化時,珊瑚會將生活在其組織中的給珊瑚提供顏色的共生藻類驅逐出去。持續數周的海洋溫度飆升1-2攝氏度會導致珊瑚白化。如果珊瑚長時間白化,它們最終會死亡。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已經連續三年遭受大規模的白化現象。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和美國的夏威夷西北群島等標志性的珊瑚礁都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白化,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例如,2016年和2017年大堡礁的白化導致大約50%的珊瑚死亡。

圖源:IUCN

珊瑚無法在當前全球氣溫上升導致的頻繁白化現象中生存。如果溫度繼續上升,白化現象的強度和頻率將會增加。科學家估計,即使這些事件每十年發生兩次,也會威脅到珊瑚的生存。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關于氣候變化對世界遺產珊瑚礁影響的首個全球科學評估報告[1],預計,如果人類繼續按照目前速度排放溫室氣體,到本世紀末,所有29個包含珊瑚礁的世界遺產生態系統將不復存在。

為什么它很重要?

珊瑚礁是全球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盡管珊瑚礁覆蓋的海洋面積不到0.1%,但卻容納了超過四分之一的海洋魚類,以及許多其他海洋物種。此外,珊瑚礁還提供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服務,如賴以生存的食物、免受洪水侵襲以及維持漁業和旅游業。因此,它們的消失將產生經濟、社會和健康后果。

圖源:IUCN

據估計,珊瑚礁直接養活了全世界5億多人,他們主要生活在貧窮國家。2014年發表在《全球環境變化》[2]雜志上的一項評估估計,珊瑚礁的社會、文化和經濟價值為1萬億美元。世界自然基金會2015年的一項研究[3]預計,到2100年,與氣候相關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服務的損失每年將造成5000億美元或更多。

珊瑚礁也是全球生態系統健康的關鍵指標。如果氣候變化不得到緊急處理,它們可以作為對其他不那么敏感的系統(如河流三角洲)的預警。一旦珊瑚礁的生存臨界點過去,其他系統的惡化可能會更迅速、不可逆轉地蔓延開來。

圖源:IUCN

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根據《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遠低于工業化前水平的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這是全球珊瑚礁生存的唯一機會。如果得到全面實施,我們可能會看到大氣中的碳濃度下降。這將改善珊瑚礁的生存條件,并使其他拯救珊瑚礁的措施獲得成功。如果沒有穩定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他措施,比如解決當地污染和破壞性捕魚行為,是無法拯救珊瑚礁的。

加強對《巴黎協定》的承諾必須反映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所有其他全球協定中。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13呼吁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我們還需要對主流經濟體系進行改革,并轉向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8(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12(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強調了這些內容。經濟系統需要迅速轉向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景,控制全球氣溫上升。

改變當前的經濟思維應該讓珊瑚礁提供的好處納入當前主流商業和金融系統。因此,維持和恢復珊瑚礁應被視為一項資產,為它們的保護進行長期投資。

投資還應該包括對生物學前沿研究的支持,比如對能夠承受全球氣溫上升的耐熱珊瑚的遺傳選擇。

參考文獻:https://www.iucn.org/resources/issues-briefs/coral-reefs-and-climate-change

編譯:YJ

審核:Stan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