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國特色一流學會建設,充分發揮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科普宣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于2023年4月8-13日,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聯合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組織開展了食用豆產業化示范與科學傳播專家南方行活動。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會長、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程須珍研究員,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田靜研究員、朱振東研究員和功能型黨建小組成員唐永生研究員,及部分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成員、科技志愿服務團隊成員;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新研究員,及部分體系專家和團隊成員等50余名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
2023年4月9日上午,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重慶市永川區青峰鎮開展蠶豆新品種新技術高產創建示范觀摩與科普宣傳活動,下午對考察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豆試驗基地進行現場考察與經驗交流。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袁德勝副主任,重慶市科技局卞雨昕處長、唐勇處長,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劉劍飛副院長、張貴先副院長、尹賢貴處長、張曉春所長等有關部門領導、科技人員、種植大戶、企業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經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組織專家現場田間檢測青峰鎮200畝核心示范片的蠶豆鮮莢平均畝產達2020公斤,折干蠶豆畝產350公斤左右,把蠶豆產能提升了4倍。認為渝蠶5號、通蠶鮮8號等新品種高產、優質、抗病非常適合重慶地區冬閑田種植,蠶豆與水稻輪作(水稻650公斤/畝)實現了“噸糧田”建設目標。鮮食蠶豆以當前市場批發價4-10元/公斤計算,讓水稻與蠶豆輪作的生產模式畝產值突破了1萬元大關,把“噸糧田”變成了“萬元田”,強力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蠶豆每畝固氮最高可達46.5斤尿素的氮,同時秸稈可作為綠肥或優質飼草,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2023年4月10日下午,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天府現代種業園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開展蠶豆、豌豆新品種示范和科普宣傳活動。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劉永紅副院長、作物研究所楊俊品書記、高方遠所長等有關領導、科技人員等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在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組織下,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實施的3項新技術示范進行測產,結果顯示:在今年四川小春作物天氣環境較差的條件下,蠶豆免耕帶旋播種技術示范品種成胡21總體長勢良好、病蟲害輕,畝產鮮莢832公斤;豌豆免耕帶旋播種技術示范品種成豌8號總體長勢良好、病蟲害輕,畝產鮮莢862.5公斤;成胡23及輕簡化高產栽培技術示范品種成胡23總體長勢良好、病蟲害輕,畝產1113.4公斤。認為這些新品種新技術很適合四川地區冬閑田利用和高效輕簡化種植。
2023年4月12日,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在安徽省桐城市,召開了“2023年南方蠶豆產業發展研討會暨桐城市蠶豆產業協會成立大會”。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劉萬程副院長、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曹高飛副局長、省農村與社會科技發展中心李紅兵副主任、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康子領副站長、桐城市人民政府汪杰賢副市長等有關部門領導、科技人員、種植大戶、企業代表等120余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會上,劉萬程副院長指出蠶豆是安徽省重要的豆類作物,具有養人、養地、養畜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桐城市及安徽省稻茬冬閑田,做好“稻-豆”輪作技術攻關,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會領導和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對蠶豆產業協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并為桐城市蠶豆產業協會和協會支部揭牌,并確立“專委會+協會”科企對接幫扶關系。
研討會上,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8位專家做專題學術報告,報告涵蓋蠶豆產業發展、市場經濟、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控、機械化生產等多項技術培訓內容。與會代表還就目前蠶豆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進行了研討與交流。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榮譽首席程須珍研究員作會議總結,充分肯定了重慶綜合試驗站、成都綜合試驗站、合肥綜合試驗站為本次活動所做的大量準備工作,希望中國作物學會食用豆專業委員會和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繼續保持開拓創新、砥礪前行的農科精神,把我國食用豆產業做大做強、做成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特色優勢產業。
食用豆產業知識科學傳播專家團隊與體系專家和與會代表一起參觀了合肥試驗站桐城示范縣臻嘉農業種植合作社稻茬蠶豆試驗示范基地,并就蠶豆生產技術進行現場指導和問題解答。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