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開展2023年度武漢“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為此武漢科技報開設專欄“尋訪最美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報道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充分展示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貌。 //
他是流域綜合治理的“排頭兵”,他是長江流域防洪及河湖治理的“領跑者”,他是科技服務民生的踐行者,他竭盡所能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功立業,他就是被譽為水利“鐵人”的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水利規劃院院長、正高級工程師要威。
扎根一線
踐行防洪減災使命擔當
“做防洪減災工作,在現場的每分每秒都是在書本中淘不到的寶貴經驗,苦與累更是磨礪自己成長的添味劑。”要威常說。
2018年10月和11月,西藏白格、米林先后發生4次山體滑坡事件,造成金沙江和雅魯藏布江斷流并形成高危堰塞湖,一時間,上游水位急劇壅高,下游水位驟降,形勢危急,處置不及時將會引發嚴重災難。災情發生后,要威臨危受命,帶領團隊組建堰塞湖洪水分析專家團隊,四次完成了堰塞湖應急處置任務。
為了實現“提前”“精準”的預測潰壩洪水可能帶來的威脅,要威帶領團隊爭分奪秒、晝夜鏖戰,餓了,啃一口沙琪瑪;困了,來杯咖啡提神;倦了,靠著椅子打個盹,確保了精準的計算結果“跑在洪峰到來前”提供給決策部門。應急管理部領導表揚道,白格堰塞湖潰決基本上是按照專家預報分析進行潰決的,并為整個應急應對工作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在歷時兩個月中,堰塞湖洪水分析小組前后參加了長江防總召開的25次會商,出具潰決洪水分析報告30余份,提供了防汛搶險會商決策的技術支撐。得益于要威團隊的“精準”“提前”的預測預報,4次為堰塞壩下游地區應對洪水災害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再次實現我國堰塞湖應急處置無一人傷亡的業界奇跡。
堰塞湖的應急搶險工作只是要威防汛搶險經歷中的一個縮影,也是長江委人防汛救災工作的常態。“防汛搶險大于天”,作為防汛抗旱專家,每到汛期要威都需要隨時待命,一旦接到任務,必須立刻放下手頭工作,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而每次搶險工作他都不畏艱辛、全力以赴。
2018年11月,要威(左三)在后方臨危受命西藏堰塞湖險情處置任務
立足實踐
研究長江流域防洪及河湖治理新技術
近年來,由于長江與兩湖的水沙交換條件變化引起江湖關系的調整,對長江干流及兩湖地區的防洪、供水、灌溉等方面產生了顯著影響。針對長江流域防洪及河湖治理技術難題,要威作為專業負責人和主要研究人員,長期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完成“長江流域防洪規劃關鍵技術”攻關,構建了長江中下游江湖一體水沙數學模型,預測了三峽工程運用后長江中下游蓄泄關系、江湖關系新變化,提出了中下游行蓄洪區和洲灘民垸分類技術方案,為長江流域防洪規劃提供了技術支撐,研究成果被鑒定為“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規劃成果得到國務院批準,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
作為專業負責人完成的“鄱陽湖枯水情勢變化及影響研究”,定量揭示了“氣候變化、工程調蓄、河湖沖淤、人類活動”等多因素驅動下的鄱陽湖枯水情勢變化規律,提出了通過調整三峽等上游控制性水庫、五河控制性水庫和鄱陽湖樞紐工程改善湖區枯水情勢的技術方案,成功應用于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期調度,為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國家防總批復)編制和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階段工作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成果獲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要威作為課題負責人,牽頭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蓄滯洪區布局及功能優化與分類管理運用技術”;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洞庭湖與鄱陽湖多目標調控關鍵技術”;同時帶領防洪減災團隊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變化環境下流域超標準洪水及其綜合應對關鍵技術研究”;完成的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洪水風險及優化調度研究”、援外項目“墨西哥巴爾薩斯河控制性水庫防洪調度研究”分別通過水利部、科技部組織的驗收,解決了防洪減災領域多項關鍵技術難題,推動和引領了相關行業的技術發展。
2021年12月22日,要威(左三)帶隊在石首開展洲灘民垸治理調研
勇于創新
推動水工程調度運行和水沙調控理論技術發展
談到科技創新,他強調“咬著牙也得跟上去”,科研工作可以提供更高更廣的平臺和格局,搞規劃設計工作更需要重視這一點。
三峽工程及長江上游干支流溪洛渡、向家壩等控制性水利水電工程陸續建成后,引起了三峽水庫出、入庫和中下游河道的水沙關系雙重變異,對控制性水利水電工程調度運行、中下游江湖關系等產生系列影響。為此,要威作為專業負責人和主要研究人員,圍繞三峽工程運用后的洪水調度和泥沙調控等系列難題,與團隊成員協作攻關,完成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三峽水庫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擬與調控技術”,研究提出了三峽水庫水沙過程調節與江湖關系變化機理、水庫和壩下游河道泥沙模擬技術、水庫泥沙調控技術、三峽水庫泥沙調控與多目標優化調度方案等一系列有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創新成果。該系列研究成果被鑒定為“整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在三峽水庫調度、長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兩湖規劃治理等多個工程與項目中得到成功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同時榮獲2017年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18年5月22日,要威(左二)帶隊赴長江中下游五省市現場調研
即使在生產工作和防汛搶險任務高負荷運轉的狀態下,要威追求科學與創新的步履始終堅定如一,“時刻準備著”成為他工作狀態最好的寫照,原防洪減災部副主任肖華說:“要威真的可以稱為‘鐵人’,經常凌晨一、兩點給他傳文件,幾乎都是秒收,第二天上午還能及時反饋修改意見。”
參加工作16年來,要威如“鐵人”一般,先后獲得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湖北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1項、長江委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參編行業規范1項、著作3部,發表論文18篇,取得軟件著作權4項。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要威這種默默在一線耕耘的科學家,正是扎根于水利水電領域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來源: 武漢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