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國務院確立了每年的4月25日為我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旨在普及計劃免疫,讓每個兒童家長了解并深深體會到"計劃免疫是每個孩子都應享有的權利",提高疫苗接種率,保護兒童健康。
經過疫苗工作者30多年的辛勤耕耘,我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種程序: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即進行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種,并在嬰兒出生1個月至18個月,完成包括脊灰滅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乙腦滅活疫苗、 A群流腦多糖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等程序中大部分疫苗的注射(見圖1[1])。
疫苗是世界上保護兒童免受致命疾病威脅的最安全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的兒童免疫計劃使得全球每年2-3百萬兒童的生命免受威脅。5歲以下兒童死于傳播性疾病的比例由1990年的9.3%下降到2018年的3.9%[2]。
再來看幾個疫苗在我國的具體表現:通過口服小兒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國即阻斷了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使成千上萬孩子避免了肢體殘疾;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上世紀中期,我國麻疹年發病人數曾高達900多萬,至2020年,發病人數已不到1000例,發病率降到0.06、10萬;普及兒童計劃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導致數以十萬計兒童發病,2006年后,我國已無白喉病例報告。上世紀60年代,我國流腦發病最高年份曾高達304萬例,至2020年,發病人數已低于200例;乙腦最高年份報告近20萬例,2017年發病數僅千余例;全國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持續保持在1‰以下。2012年,經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我國已實現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數據來源于中國疾控中心)
兒童疫苗推廣是一項全球性工作,自世界衛生組織在1974年提出了擴大免疫規劃以來,世界各國便開始了“花式”疫苗推廣。比如在美國,入學和工作需要提交免疫記錄,美國兒科學會將父母拒絕為孩子接種疫苗視作醫療疏忽,并向國家兒童保護服務機構報告。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又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提出了“全球疫苗行動計劃”,致力于讓最窮困和最邊緣化的兒童有獲得疫苗的機會,提高全球兒童疫苗接種率,才有望真正消除致病菌對全球兒童的威脅。
疫苗的原理說著簡單,可研發過程中卻存在重重困難,而給新生兒或嬰幼兒研發的疫苗就更要小心翼翼。新生兒及兒童的免疫系統遠沒有成年人的成熟,大部分免疫細胞都是未經分化的,不具有特殊功能的“小萌新”,見到細菌或者病毒需要更長的反應時間;還有一些參與免疫的器官功能還沒發育好,因此很多疫苗的成人實驗數據或者動物實驗數據對兒童疫苗研發沒有參考價值,需要使用新生兒體內采集的原代細胞來驗證疫苗的效果,看看其中的新生兒巨噬細胞、抗原遞呈細胞、淋巴細胞是否在疫苗的刺激下發揮了正常功能,接下來根據體外實驗結果再去選擇合適的動物模型,在新生小鼠等動物中驗證疫苗能否提供對病毒或細菌的保護。當在動物模型中證實有效,安全性好之后,再去開展臨床一至三期實驗。
從第一支兒童疫苗——百日咳疫苗在美國獲批使用(1914年)到現在,兒童疫苗已經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其中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疫苗(1890–1950)的作用對象主要是細菌,如何分離純化活的致病菌、如何滅活致病菌并保存完整的細菌結構、 如何減輕細菌毒力,都是那時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
到了1950-1970年,隨著病毒純化培養技術水平的提升,病毒疫苗的發展如日中天,包括狂犬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等。
到了1980年,聯合疫苗的成功研發也是兒童疫苗發展的一個突出進步,給孩子和家長都減少了很多麻煩。以白百破為例,這里面包含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如果每一個都分開打,孩子要接種12針的疫苗,而聯合在一起只需要4針就解決問題,大大降低了孩子接種的痛苦和潛在的不良風險。
提高疫苗的普及率和研發新疫苗必須雙管齊下,才能不斷降低新生兒感染的死亡率。最近上市的兒童肺炎球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疫苗),輪狀病毒,水痘疫苗,腸道病毒EV71疫苗等,也為新生兒或兒童提供了更廣泛的保護。最新的五聯疫苗包括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以及Hib 疫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兒童疫苗計劃已經大大降低了新生兒感染致命傳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但仍有一些狡猾的病原菌仍然逍遙法外,尤其是艾滋病、丙肝病毒、埃博拉、肺結核菌等死亡率較高的感染源,目前仍沒有對應的有效疫苗。艾滋病、丙肝病毒更容易變易,很難找到能夠引發抗體反應的保守蛋白位點,好不容易研發的疫苗,一旦病毒變異,免疫系統無法識別就只能功虧一簣。
而肺結核這個古老的細菌總是能輕松逃脫免疫系統的追殺,也是疫苗研發的一大難點。我們兒時接種的卡介苗有效期只有10-15年,如何延長結核疫苗的保護時效,最好是能夠終身保護,也是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國的兒童疫苗接種和推廣工作一直在穩中前進,做到了疫苗覆蓋率連續超過90%。維持高水平接種率是全社會的責任,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疫苗工作服務人員,讓每個孩子按時接種疫苗,是他健康成長路上最好的禮物。
參考文獻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年版)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趙蓓
審核:喬建歌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老年病房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