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日起,我國已施行最新版《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年齡兒童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與前一版本相比,大部分年齡段的兒童身高“標準值”有所增長。以6歲女孩為例,此前標準的身高中位數是116.6厘米,新標準達到117.5厘米,增長了0.9厘米;6歲男孩此前標準的身高中位數是117.7厘米,新標準達到118.8厘米,增長了1.1厘米。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們在成長中所需的營養攝入更加充足,配比更加科學。同時,診療技術進步,家長意識增強,也使得兒童青少年的發育健康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個子普遍比上一代高。除了基因、營養等眾所周知的影響因素外,兒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的身體姿態,也是影響身高的因素之一。

好體態塑造好氣質身體姿態指的是身體的骨骼位置排列是否正確,身體功能是否異常,完成動作時身體各部位姿勢的全面表現。

正確的身體姿態是指身體在直立或坐姿狀態下可以長期保持穩定狀態,且能維持各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各關節、韌帶、肌肉處于適當緊張程度的一種常態身體狀態。

對于孩子來說,好的體態不僅顯得挺拔精神、充滿自信,還有助于骨骼健康和生長發育。不少家長對身體姿態的認知還停留在“駝背”“高低肩是由于背單肩包”“身姿好不好只是事關氣質”等局限范疇。

常見的異常身體姿態包括頭部前伸、高低肩、駝背(胸椎后凸)、骨盆前傾、平板腰(腰椎曲度變直)等,不僅僅是讓孩子的氣質和形象大為減分,更重要的是影響生長發育。

6-12歲是關鍵數據顯示,我國68.7%的青少年存在2項及以上的身體姿態問題,8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項身體姿態問題。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異常現象非常普遍,高低肩、胸椎后凸、頭部前伸及長短腿的發生率均超過50%,其中部分兒童青少年存在多種身體姿態異常表現,問題十分嚴重。

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易發生異常的年齡為6-12歲。兒童青少年的骨骼特點是彈性和韌性較好而硬度較差,仍處于成熟和適應過程中的肌肉骨骼系統承載能力較小,所以容易受外力影響而發生變形,且骨骼隨著兒童的生長發育也不斷在發育。

再忙也要擠出時間活動久坐是造成兒童青少年姿態異常的重要原因,久坐時間越長,姿態異常程度越高,而身體活動是身體姿態健康的獨立促進因素。

身體活動定義范圍包括散步、騎行、體育運動以及任何娛樂休閑方式,這意味著改善身體姿態異常并非僅局限于增加體育鍛煉,當青少年不得不面臨過重的學業壓力和過長的學習時間時,積極改進日常出行方式、適當增加家務勞動、參與娛樂趣味性休閑活動等均可以降低久坐帶來的危害,有助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身體姿態。

兒童青少年達到身體活動國際推薦量,即每天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可以降低20.8%因久坐時間過長引發的姿態異常。

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指需要適度的體力消耗,呼吸比平時較急促,心率也較快,微出汗,但仍然可以輕松說話,例如快步走、正常速度騎自行車等。高強度身體活動指需要較多的體力消耗,呼吸比平時明顯急促,呼吸深度和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運動、調整呼吸后才能說話,例如搬重物、快速跑步、激烈打球、踢球等。

此外,超重或肥胖兒童青少年更可能會出現身體姿態異常現象,特別是高低肩和頭部前伸問題。因此,兒童青少年在增加身體活動的同時,也需要強調營養均衡,保持適宜的體重增長。

當一個人的身體姿態發生異常時,不僅外表體態和精神面貌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身體各內臟器官的功能,甚至最終導致某種生理缺陷和疾病的產生。

比如每天學習寫字的姿勢不正確以及長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更會加重頸椎負擔,如果不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增加身體活動,往往會增添頸椎自然曲度變直、頸椎間盤突出等頸椎疾病風險,甚至會導致脊柱側彎的給各種身體姿態問題的發生,時間長了會引起腰酸背痛、消化功能減退、頭痛和疲勞等不良反應,極大地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行、坐三管齊下,擁有挺拔好體態站——正確與健美的站立姿態應該是頭、軀干和腳的縱軸在一條垂直線上,挺胸、收腹、頸部伸直,兩手臂自然下垂。這樣,人體固有的脊柱形態曲線美就能表現出來了。

行——在行走中,軀體移動應正直、平穩,兩手臂自然下垂,擺動協調,膝蓋正對前方,腳尖略微向外側,兩腳后跟幾乎在一條直線上,兩腿交替前移的彎曲程度不要太大,步伐穩健均勻。學生的書包應使用雙肩的書包,使脊柱兩邊受理均衡,不易造成脊柱側彎。兩人同行時,手不要相互搭在肩背上。

坐——坐椅子時,要坐滿整個椅面,才可保持良好的姿勢。學生聽課時坐姿應保持挺胸收腹,下肢要擺放規矩端正,不要擺得太開太大;書寫時要注意“一拳、一尺、一寸”。另外,給中小學生配置合適的桌椅,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坐勢。

保持良好的體態、除了養成以上良好習慣、適當的加強身體活動、均衡營養也至關重要

體態異常的最佳治療手段便是預防,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細心觀察,更需要兒童青少年自身提高體態健康意識并掌握基礎知識。如果身體姿態問題處于輕微的不良狀態,則可以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處方,通過運動對其身體姿態進行長期的矯正,使其逐漸恢復良好的身體姿態狀況;如果身體姿態問題較為嚴重,則可能需要去醫院通過手術使身體姿態恢復正常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 全社會協同挺起青少年脊梁[EB/OL]. 2022-09-30.

[2] 劉爽, 李雯娟, 李志華. 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異常現狀與特點[J]. 中國體育科技, 2022, 58(10): 28-34.

[3] 盛俊龍. 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身體姿態現狀及測試方法的研究[D].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 2019.

[4] 魏銘, 牛雪松, 吳昊. 體醫融合視域下青少年體態異常防治的現實路徑[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22, 41(4):7.

[5] 上海市預防醫學會.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6] 趙修發, 李超, 劉洋, 等. 小學生身體活動久坐行為與身體姿態健康的關系[J]. 中國學校衛生, 2022, 43(08): 1215-1219.

[7] 王富百慧, 李雅倩, 郭曉丹等. 久坐時間、身體活動與青少年身體姿態異常[J]. 中國青年研究,2021(6):5-12.

來源: 上海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