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
寒露腳不露
自寒露起,當需格外注重足部保暖。可適當泡腳。泡腳水溫不宜過燙,一般在40℃-43℃左右均可;泡腳結束后切勿晾干,需用毛巾擦干,以防寒邪入侵;足部皮膚破損、患有靜脈曲張、糖尿病足等人群泡腳需謹慎。
悲秋宜調息
秋天是人情緒不太穩定的季節,秋對應的五臟為肺,所以調息依然從肺入。人在緊張或難過的時候,呼吸就會變得短淺。若此時我們人為地去覺察呼吸,并調整它,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并盡力專注于呼吸,漸漸地,就會發現心情比較平復了。
飲食:
1.季秋貼秋膘
進入季秋后,就可以放心地貼膘、進補了。首先,秋冬重養陰,秋季多攝入滋補之品,近是為了冬天御寒做準備增加皮下脂肪的含量,遠則是為了明年春夏的生發消耗,而做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儲存。其次,秋天人的陽氣不斷收斂,脾胃就不像夏天那么虛,人的胃口會變好,消化吸收的功能也會增強,適宜進補。最后,這些偏滋膩的食物,基本上都有潤燥的功效,故可以緩解秋燥。
2.可飲菊花酒
菊花盛開于深秋,得秋涼肅降之氣。我國自漢代起便有飲菊花酒的習俗,以菊花、糯米、酒曲為原料進行釀制,酒香清冽甘甜,亦有養肝、明目、除秋燥等好處。
3.可飲五汁飲
五汁飲出自《溫病條辨》,取梨、藕、荸薺、蘆根、麥冬五種食材。其中鮮梨清熱止咳、潤肺化痰;蓮藕清熱潤肺、涼血化瘀;蘆根清熱涼血、除煩止嘔;荸薺清熱化痰、消積利濕;麥冬潤肺養陰、清心除煩、生津。是秋季不可多得的當季養生飲品。
來源: 武漢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