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栽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喝茶是老百姓的重要生活習慣之一。由于茶中所含黃嘌呤類化合物咖啡因、茶堿和柯柯堿, 本身有一定的藥理作用;而茶中含有的大量鞣質可與酶制劑結合,又是生物堿、無機堿和重金屬鹽的沉淀劑, 故飲茶對藥物療效的影響, 歷來為醫家所關注。那么,喝茶會影響哪些藥物的治療作用呢?現有研究表明,服藥后喝茶會影響口服補鐵劑、抗菌藥物、助消化酶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藥物的療效。
口服鐵劑
市售綠茶, 含鞣質3%~13%, 與鐵劑同服,可發生化學反應影響鐵劑的吸收和療效。其機制是鞣質可與Fe2+絡合生成難溶難吸收的沉淀物。故服用硫酸亞鐵、富馬酸來鐵、乳酸亞鐵、枸椽酸鐵銨等藥補鐵時,應嚴格禁茶。同理,飯后不宜喝茶,也是因為茶葉中的鞣質會影響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
抗菌藥物
茶中所含鞣質, 可與四環素、氯霉素、紅霉素、利福平等在腸道內絡合, 影響上述抗生素的吸收和療效。喹諾酮類抗菌藥物中, 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沙星類抗菌藥物與茶堿和咖啡因具有相同的甲基黃嘌呤結構, 代謝途徑類似, 可抑制茶堿和咖啡因的代謝, 致血藥物濃度升高,半衰期延長, 造成不適。所以服用上述抗生素和喹喏酮類抗菌藥物時,不宜飲茶。
助消化酶
茶葉中的鞣質能與助消化酶中的酰胺鍵、肽鍵等形成牢固氫鍵締合物, 從而改變助消化酶的性質和作用, 使助消化作用減弱或消失。故服用胃蛋白酶片、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胰酶片等, 不可用茶水送服。
抑酸藥
鞣質可與碳酸氫鈉發生化學反應使其分解, 氫氧化鋁可被鞣質沉淀;咖啡因還可誘發胃酸分泌, 所以胃潰瘍患者不建議喝茶, 在服用碳酸氫鈉、氫氧化鋁和抑酸劑治療胃潰瘍時, 也應忌茶。
前面我們聊到了茶會降低哪些藥物的治療作用。那么,茶是否會增強藥物的治療作用?
從中醫的角度出發,清茶具有清利頭目、醒神開竅的功效,不少中醫經典方劑將茶作為藥引,增強治療作用。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經典方,川芎茶調散就是以濃茶為藥引,傳承于清代《經驗百病內外方》的午時茶顆粒也是以紅茶為藥引。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待,茶葉中的咖啡因小劑量可興奮大腦皮質, 大劑量則興奮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和迷走中樞,中醫所說茶具有清利頭目、開竅醒神的功效正是咖啡因現代藥理作用的高度概括。1杯濃茶一般含咖啡因100mg左右,咖啡因能興奮大腦皮層,提高機體對外界的敏感性,并能收縮腦血管,加強解熱鎮痛藥緩解頭痛的效果,故用熱茶送服阿司匹林、對乙氨基酚、貝諾酯等,可增強此類藥物的鎮痛效果。但安乃近以及含有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的解熱鎮痛藥, 如散痛片、去痛片、散利痛等, 可與茶中鞣質發生沉淀反應而影響療效。
總體而言,茶對藥物療效的影響與藥物類型及人體病理生理狀態有關,公眾可能很難掌握其中的規律,所以最后建議大家服藥時還是選擇白開水送服為好,避免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
作者:陳業 劉艷平
來源: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