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對人類,尤其是對于農業生產意義重大。正是有了它們為植物傳花授粉,提高果實和種子質量,我們才有了習以為常的一日三頓盤中餐。其實,全世界80%開花植物靠昆蟲授粉,其中85%靠蜜蜂授粉。蜜蜂生態位處于農業生態系統的核心地位,直接關系到植物繁衍,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作物得到有效授粉,農業增產。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從國際知名期刊獲悉:在南非,藍莓和它的傳粉昆蟲均不是本土物種,但當地蜜蜂可以提供幫助。綠會國際部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了解。

圖片說明:研究人員發現,蜜蜂是有效的藍莓傳粉者。圖源:Dr Keanu Martin

當你看到蜜蜂在果樹上盤旋時,它可能正在授粉。授粉使植物能夠產生種子和果實——研究表明,昆蟲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果實的質量和數量。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世界各地傳粉者的數量在下降。這對農業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2008年,科學家計算了昆蟲授粉對世界農業產出的經濟價值。他們得出的數字是每年1530億歐元——現在可能更高。

一些水果作物需要非常特殊的昆蟲授粉。以藍莓為例,它們的花有專門的花藥(雄蕊中含有花粉的部分),只有當特定傳粉者造訪它們時,如藍莓蜂(blueberry bee)、大黃蜂(bumble bee)和潛花蜂(mining bee)才會釋放大量花粉。在一個被稱為蜂鳴授粉的過程中,大黃蜂在訪問藍莓花時以一定的頻率振動身體。這觸發了花藥的振動,導致花粉爆發。藍莓花的特殊形狀和藍莓灌木叢上的花的數量意味著沒有辦法在商業規模上對藍莓植物進行機械授粉。

近年來,藍莓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們對健康有益。它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包括沒有自然傳粉者的地區——例如南非,藍莓對世界的出口量已從2014年的1792噸增加到2021的20013噸。

南非本土沒有藍莓的授粉者,當地的蜜蜂也不被視為有效的替代品。農民們正在考慮引進大蜜蜂,比如大黃蜂。南非人在花園里看到的看起來像大黃蜂的大蜜蜂實際上是木匠蜂(carpenter bee)。但引進物種可能會破壞當地環境:大黃蜂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經常在資源上超過本土傳粉者,阿根廷就是這樣。

迄今為止,很少有研究關注蜜蜂在南非作為藍莓傳粉者的實際表現。填補這一知識空白很重要,因為蜜蜂是該國唯一的傳粉者,其數量足夠大,易于管理,可以四處移動以滿足商業需求。

在兩項相關研究中,我們在南非種植的一些最常見的藍莓品種上測試了蜜蜂的授粉能力。蜜蜂被發現是藍莓的可靠傳粉者,增加了果實的數量、直徑和質量,縮短了果實的發育時間。進口大黃蜂之類的大蜜蜂根本不是必要的。

但我們的發現也表明蜜蜂在某些藍莓品種上表現最好。這表明,重要的是測試蜜蜂對新藍莓品種的功效,這些新藍莓新品種被引入了蜜蜂是唯一商業上可獲得的傳粉者的國家。這些信息可以指導品種選擇,最終提高作物產量和利潤回報。

蜜蜂在行動

商業水果行業的許多人認為蜜蜂是可憐的藍莓傳粉者。這有幾個原因。

首先,蜜蜂比藍莓的自然傳粉者小得多,它們不能以有效釋放花粉所需的頻率振動身體。

此外,蜜蜂通常不愿意在寒冷的天氣下覓食。因此,在周期性寒流期間,可能很少有授粉。它們的覓食時間較慢,每次訪問植物時,花粉沉積量也比其他傳粉者(如大黃蜂)少。

這些擔憂是有道理的,但我們的研究表明蜜蜂是比農民想象的更好的藍莓傳粉者。我們的研究表明,隨著新栽培藍莓品種的出現,蜂鳴傳粉可能不像早期品種那樣關鍵。

改進和問題

我們比較了手工授粉和蜜蜂授粉產生的果實。

蜜蜂授粉始終比不授粉產生更好的結果。我們發現,平均而言,當藍莓植物沒有授粉時,它們產生的果實比蜜蜂授粉時少47%,果實比蜜蜂傳粉時小13%。沒有蜜蜂授粉的藍莓成熟時間也比沒有蜜蜂授粉要長6%。

還有改進的余地。蜜蜂能夠完全為某些植物品種授粉,但在為其他品種授粉方面效率不高。

某些品種沒有充分發揮其果實生產潛力,因為沒有足夠的優質花粉在花間轉移。我們的研究表明,這可能不是由于蜜蜂效率低下。相反,它歸結為品種間的花粉運動。我們還認為藍莓的種植方式會有所不同,并將在下一篇論文中探討這一假設。

下一步

我們希望,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高度入侵傳粉者需要進口到南非的觀念。

我們不是唯一一個測試蜜蜂作為傳粉者的效率的團隊。印度禁止進口大黃蜂,因為它們對當地生態系統構成風險。那里的研究人員正在測試蜜蜂在不同環境中的授粉性能,包括溫室。

這類研究有助于指導政策制定者和農民決定如何在不危及本地傳粉者和植物群的情況下提高藍莓產量。

參考文獻:https://theconversation.com/blueberries-and-their-pollinators-arent-native-to-south-africa-but-local-honey-bees-can-help-189316

編譯:Daisy

審核:Sara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