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癌癥發病與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而且新聞里經常提到,有些人因為“抽煙喝酒”“加班熬夜”“隔夜飯菜”等原因患癌,這些是真的嗎? 癌癥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01,年齡才是核心


說個意外的答案:其實統計上癌癥高發和死亡的原因可能比較讓人忽視:年齡。是的,就像新聞說的,“抽煙喝酒”“加班熬夜”“隔夜飯菜”,這些都只是癌癥發病原因里的部分或者小因素,和癌癥最相關的因素是:年齡。

不論男女,不論國家,癌癥都是總體上和年齡最相關的,從30歲以后,癌癥發病率開始逐步攀升,發病加速。

而這些年,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一直在持續增加,反映在癌癥上,也是一路增加。

這背后的因素,本質上是和癌癥的機制有關。


02,癌癥的機制


目前關于癌癥的機制探討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會落腳到“變異”的思路上。這個變異可能有很多,比如DNA變異,比如蛋白質穩態之類的。

引發變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絕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細胞自然復制錯誤。

只要DNA復制,細胞在分裂,那么復制錯誤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基本規則,生物無法做到100%精準,所以錯誤一直在產生。雖然細胞也有一套修復的機制(還拿過好幾次諾獎)。

但是呢,這種錯誤修復同樣也不是100%精確地,結果就是,只要細胞復制,必然出錯。

而隨著壽命的增加,細胞的復制錯誤也在積累,整個個體的DNA錯誤也在積累,總有變異會走向癌變,并且逃脫免疫的監視而形成癌癥,所以,出現癌癥,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然,如果單純的把癌癥歸結于年齡,也是不太負責的,畢竟癌癥的復制錯誤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并非唯一因素。


03,預防癌癥還是要多注意


雖然年齡是引發癌癥的核心因素,除了細胞本身復制錯誤,其他因素也會加劇癌癥的出現。包括:

物理因素,比如輻射,紫外線。

化學因素,就是大家接觸的各種致癌物,比如酒精,吸煙。

生物因素,比如HPV病毒。

總之,這些因素的存在,也使得癌癥發病增加。就比如,飲食問題。

食管癌最高的是西南地區,達到了華南的10倍以上。食管癌的最主要因素是溫度,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將高溫飲食(超過65℃)列為致癌名單,包括熱飲比如熱咖啡等以及熱的飯食,西南地區是中國火鍋的圣地,當地人飲食愛高溫,因此需要注意這一點。

華北地區51.7排第二,比西南少了20多,屬于明顯的第二梯隊。

第三梯隊是西北、華中、華東,分別是36.6,32.6和31.3,

第四梯隊是東北和華南,分別只有8.9和6.8.

類似的比如農村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

肺癌(lung),城市發病明顯高于農村(445vs288),考慮到城市和農村吸煙率基本一致(城市17.5%,農村19.2%,),我認為,空氣質量應該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食管癌(esophagus)和胃癌(stomach),農村發病率明顯高于城市發病率(食管癌364vs113;胃癌444vs235),這說明,在飲食方面,農村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我想,這有可能是農村營養問題,以及飲食結構問題,比如腌制類食物的大量攝入,以及剩飯剩菜的問題。還有飲食衛生問題。

結腸癌城市發病明顯高于農村(263vs113),結腸癌的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食譜和纖維素攝入不足。這也就是說,城市人在飲食結構方面,似乎也不是那么健康,尤其是纖維類攝入,所以,要多吃蔬菜粗糧和水果哇!

所以,降低這些因素引發的癌癥,也是預防癌癥的重要策略。當然,并不意味著你做到這些就可以安然無恙了,就像有人開玩笑說什么張公子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還能高壽,這只是個例??傮w的統計還是支持我們降低癌癥的可能性,你負責努力,剩下的交給命運。


04,癌癥早診早治還是有效的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癌癥的診斷和治療。因為有一個著名的案例,那就是美帝。

發達國家的美帝,人均壽命也不低,但是現在卻呈現了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趨勢。

這背后是發達的醫療在支撐,很多時候,癌癥還是可以做到早期診斷的,而早期診斷,早期介入治療,是可以極大程度的降低癌癥的惡性發病,從而挽救生命。

當前我們國內做到穩定年度體檢的人數也不是特別多,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做不了一次體檢,等感受到難受后,一檢查,麻煩了。

所以,將來隨著我們醫療服務的提升,我認為我國癌癥的拐點到來是遲早的事情。


最后,少熬夜,多運動,增強下免疫,畢竟干掉癌癥的最有效的手段,依然是我們的免疫力。免疫打盹弱化,癌細胞逃脫免疫沒被及時清除,那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