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全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五十肩,常因受涼、勞累、扭傷等,使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逐漸發生粘連而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肩周炎的主要癥狀是肩痛和肩關節活動障礙,疼痛以夜間為甚。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
根據其不同的病理情況,將其分為:
①急性疼痛期—肩痛逐漸加重,肩關節有一定范圍活動度;
②凍結期—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直至盂肱關節活動范圍完全喪失,出現“聳肩”,肩部肌肉攣縮;
③緩解恢復期—肩痛逐漸減輕,肩關節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肩周炎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數個月,也可能長達2年。部分患者可能會遺留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因此,有效合理的治療+功能鍛煉能促進肩關節癥狀改善及功能的恢復。
早期肩周炎表現疼痛,治療主要是解決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一般可以采用熱敷、超短波、低頻、中頻電療法和磁療等。
凍結期
在凍結期,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是恢復關節運動功能,一般可以采用熱敷、物理治療、手法治療和醫療體操。
此階段,手法治療和醫療體操最為重要。手法治療一般采取的是關節松動術,它可以促進關節液的流動,增加關節軟骨和軟骨盤無血管區的營養,緩解疼痛,松解粘連,保持組織的伸展性,改善關節的活動范圍。在對關節進行松動后,我們可以對肩關節進行主被動運動,通過牽張肩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改善關節的活動度。如:肩關節被動外展外旋運動、肩關節被動外旋運動、肩關節被動外展運動、肩關節被動內收內旋運動。
恢復期
在恢復期,主要是通過自我鍛煉加強,鞏固關節活動度,增強肌肉力量。在此期間,盡量使患肩向各個方向活動,達到最大范圍,每天訓練1-2次。
自我鍛煉對于肩周炎患者來說很關鍵,并且需要長期堅持,動作幅度以無痛為標準。
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勞累,同時要進行適當的肩關節鍛煉,以免誘發及加重肩周炎。
很多人認為五十肩等于肩周炎,實際上肩周炎指的是引起肩關節疼痛及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系列疾病,還包括肩袖損傷、肩鎖關節炎、鈣化性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腱炎及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等。
因此,當您做動作時感覺到明顯的疼痛和不靈活,和正常情況差距較大,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肩周炎,建議選擇正規醫院康復科和骨科就診以明確診斷。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2022年度推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項目“全國學會科普能力提升項目-康復科普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資助
來源: 中國康復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