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規CT——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成像迅速,大約3 分鐘,尤其適用于急診;對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率很高,適用于出血的診斷或排除

(2)常規磁共振:成像清晰度高,能夠發現小的病灶;能夠分辨陳舊性梗死和新鮮性梗死

(3)頸部血管超聲:提示頸部大血管(檢查頸動脈、椎動脈、鎖骨下動脈)是否有狹窄;發現動脈斑塊,判斷斑塊是否容易破裂。通常來說,斑塊的回聲越低,斑塊越不穩定,容易脫落,造成腦血管閉塞。

(4)經顱超聲多普勒(TCD):通過探測血流速度、方向、頻普的形態等,判斷血管有無狹窄,有時能協助判斷側支是否開放。

(5)CT 血管檢查(CTA):通過注射造影劑,結合CT 技術,可以對顱內血管和頸部血管同時成像,觀察血管是否狹窄,以及管壁的情況。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頸部血管成像需要注射造影劑,而磁共振腦血管成像則不需要注射影劑;觀察血管是否有狹窄。

(7)血管造影(DSA):可以詳細評估腦和頸部血管的狹窄情況,以及是否有側支循環;操作有一定的創傷性,費用較高,通常在完成其他血管檢查后采用這種檢查

磁共振(MRI)檢查

(8)其他檢查:除上述直接對腦血管或供應腦的頸部血管檢查外,卒中后還通常進行下列檢查 :

來源: 《“掃描”腦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