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對延緩衰老、“返老還童”的執著,現代人可一點兒都不比古人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什么“抗衰神藥”、抗衰保健品、辟谷抗衰.....都是熱議頗多的方法,相關研究也頻頻登上頂級學術期刊。
最近,《自然》雜志子刊報道了一項突破研究——證明了生命在時間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細胞衰老的進程可以被環境調控。用的方法還是備受爭議的血液交換。
研究團隊把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血液交換后,發現衰老的跡象迅速通過血液傳遞給年輕小鼠,肌肉和內臟細胞都發生老化,力量、耐力雙雙下降。 另一面的老年小鼠,肌肉力量、身體耐力都提高了,運動能力也得到了恢復。
對于人類自然是不能做這樣的實驗,不過研究者也進行了一些細胞層面的嘗試。 把年輕人體細胞浸泡在老年人的血漿中培養,結果6天內多個與衰老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加。這也證明了老年人的血漿中可能存在中能讓年輕細胞變衰老的“因子”。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伊琳娜 康博伊(Irina M.Conboy),當年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換血抗衰老”領域的奠基之作。伊琳娜是將兩只小鼠連接換血方法的奠基人。 她在2005年在《自然》雜志上報道了一項“換血抗衰老”機制的研究,奠定了該領域的基礎,目前被引用數量已經超過2200次。如今雌雄小鼠連接體、年輕衰老連接體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研究體系和方法。
那么,這一次的新研究,伊琳娜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研究人員通過把不同年齡的兩只小鼠連接在一起“異體共生”,進行單次血液交換。這次交換的兩只小鼠,一只為3個月大的年輕小鼠,另一只為22-24個月左右的老年小鼠。換血7天后,研究人員對兩只小鼠進行了體能測試——讓它們在跑輪上跑到精疲力竭為止。結果顯示,注射了衰老血液的小鼠與同齡普通小鼠相比,堅持的時間更短、更容易疲勞。在它們的腎臟、肝臟中也發現了更多衰老的跡象,比如腎纖維化等。 另一只注射了年輕血液的老年小鼠,倒是“青春煥發”。 其血脂、纖維化指標均有所下降,肌肉耐力、抗疲勞的情況都有所提升。
研究人員推測,來自老年小鼠的血液釋放血液中的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衰老相關分泌表型會促使肌肉無力、耐力下降、組織損傷等,這些正是衰老的跡象。衰老相關分泌表型是指衰老的細胞會釋放分泌的一些因子,影響周圍的“年輕”細胞,促進年輕細胞的衰老。被視為衰老的關鍵性特征之一。 而如果在交換血液前給老年小鼠服用清除衰老細胞的藥物“達沙替尼+槲皮素”,年輕小鼠衰老的跡象就會明顯減弱。這就說明,清除了衰老細胞的老年小鼠,衰老相關分泌表型會大大減弱。
那么,具體到分子機制層面,兩只小鼠換血后發生了哪些變化?
研究人員進行了體外實驗。他們分別在年輕/衰老小鼠血清、年輕/衰老人類血漿環境下,培養小鼠和人類的原代細胞。4個月的年輕小鼠和32個月的衰老小鼠血清對比結果顯示: 衰老小鼠的血清中,衰老上調基因Cdkn2a的表達增加,衰老下調基因Lmnb1表達減少。
在這里,上調表示基因轉錄成mRNA時受到正向調控,也就是促進表達;下調則反之。與上調衰老有關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表達增加,同時細胞增殖減少。
而且,在年輕小鼠血清和衰老小鼠血清各占一半的情況下,處理后的小鼠細胞衰老情況,和100%衰老小鼠血清培養后的情況相當。也就是說,衰老小鼠血清中促進衰老的因子含量很高,稀釋一倍也不會影響促進衰老的效果。 此外,研究人員還把人類腎臟細胞,放在60-70歲的老年人的血液環境中培養。 實驗6天后,在細胞中發現了很多衰老標志物。
但如果將腎臟細胞放在20-30歲人類血液中培養,并不會發現這種現象。 最后,研究人員表示,上述實驗表明,調節包括SASP在內的各種衰老因子,可為抗衰老、延壽是抗衰老延壽的策略。 “換血大法”也再一次顯示了它在延緩衰老這事兒上,值得關注。雖然具體機制仍不明,但已有人等不及嘗試了。
最早的小鼠“異體共生”試驗轟動一時,外界很快將其解讀為年輕血液中的某些有益成分能起到“返老還童”的效果。不過伊琳娜本人認為這不能解釋所有問題,還有一個方面在于年老小鼠血液中的有害成分被稀釋了。
為了證實這一點,伊琳娜團隊后來還發表另一項研究,分別用生理鹽水把年輕小鼠和老年老小鼠的血漿稀釋了50%。結果對于年輕小鼠來說沒有什么不好的事發生,小鼠很快補充上缺少的血漿,并且仍然保持年輕。年老小鼠卻顯著地恢復了活力,除了肌肉和內臟被增強,大腦內神經炎癥也下降,表現出認知能力提高。
與此同時,隨著換血這個研究方向越來越熱,年輕血液中起作用的一些關鍵成分也被識別出來。
一項來自匹茲堡大學的研究顯示:給受傷的老年小鼠注射了年輕小鼠血液可以加速肌肉再生。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證明這和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有關,如果把細胞外囊泡去除后再做一次“換血”,效果也隨之消失。
另一項研究來自斯坦福大學,把連續運動一個月的小鼠血液注射給久坐不動的肥宅小鼠,觀察到久坐小鼠在記憶力測試中的表現提高了,腦部炎癥水平也降低了。
這一次是血液中的凝聚素(Clusterin)在起作用,運動后血液中凝聚素升高,注射給久坐小鼠后可以抑制炎癥信號。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是換血還是血漿稀釋,在學術界還是以動物試驗和人體外試驗為主,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風險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不過這可擋不住人們追求“長生不老”的決心。 美國安布羅西亞(Ambrosia)公司曾在2016年以8000美元一療程的價格向富人提供年輕人的血液,這個項目到2019年被FDA叫停。 俄羅斯一位自稱生物黑客(Biohacker)的狂人尼古拉·西多羅夫(Nikolay Sidorov),拿自己和志愿者試驗伊琳娜的血漿稀釋方法。在三次稀釋過后,他描述自己感到精力充沛。就像早上喝了幾杯咖啡,只不過這種狀態能持續好幾天。
謝謝大家閱讀本文,認知基因,精彩人生,關注基因那點兒梗,了解讓你的生活更精彩的基因知識。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團隊/作者名稱:田埂
審核:陶寧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