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引起了全球轟動,信息技術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新一代互聯網呼之欲出。那么新一代互聯網會是什么樣?量子科技在其中會扮演什么角色?
新一代互聯網,簡稱Web3,是2022年最火熱的科技名詞之一。Web3的設想最早來自于互聯網的發明者,圖靈獎得主蒂姆·伯納斯-李。他在21世紀初提出了未來的互聯網應該具有普遍的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信息,并更好地與人交互,協助人完成各種事情。這是從生產力角度定義Web3。
2022年,AIGC,即人工智能內容生成技術飛速發展。無論是用于藝術創作的Stable Diffusion,還是用于人機交互的ChatGPT,都令人驚嘆于這種AI大模型的能力已經可以替代大量的人工勞動。AIGC這正是Web3需要的生產力。2023年,GPT-4的發布,代表著人類所有基于比較淺層邏輯的排列組合、流程優化等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工具低成本且高效地解決。
2014年,全球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坊”的創始人之一Garvin Wood將Web3定義為建立在區塊鏈上的互聯網,做到去中心化,保護個人數據權利。Web3的去中心化,針對的正是Web2的中心化弊端。在Garvin Wood的定義中,Web1是早期互聯網,只“能讀”,以早期的那些門戶網站為主要代表。這個階段互聯網的內容由少數人完成,大多數人只能瀏覽內容,而不是貢獻內容。Web2是當今的互聯網,“能讀又能寫”,以社交網絡、短視頻、搜索引擎、電商為代表,主要內容由用戶貢獻。
Web2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信息時代的數據寡頭微軟、谷歌、亞馬遜、蘋果,以及國內BAT等,壟斷著全世界幾十億人的數據。這些寡頭通過用戶畫像推送內容,誘導消費,利用用戶的數據來產生商業價值。而Web3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互聯網“能讀、能寫、能擁有”。即用戶不再依賴寡頭的數據統治,把用戶的數據產權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讓用戶對自己的數據擁有主權。這是從生產關系角度定義Web3。
試想Web3時代,個人用戶或者一個少數人小團隊的內容生產能力,可以比肩Web2時代一個大團隊。設想當你僅僅輸入自己創意的一些關鍵詞,AIGC技術從故事劇本,到人物形象,甚至最后的動畫電影都一條龍地快速生成。人人都可以成為數字世界,即元宇宙的建設者。這種數據生產力的爆發,一定會帶來生產關系的轉變,大公司的團隊作戰不再有實際意義,生產者之間的地位趨于平等,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不可避免地成為他們之間的生產關系。
所以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蒂姆·伯納斯-李從生產力角度定義Web3,而Garvin Wood從生產關系定義Web3,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二者統一在一起,才能是一個完整的新一代互聯網。
量子科技中最主要兩個領域,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信,如何參與到新一代互聯網的建設中?雖然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可以提供比現有經典計算機更強的算力,更快地訓練出AI大模型。但通用量子計算機的實現依然非常遙遠,來不及為這一次新一代互聯網革命服務。而量子加密通信是已經成熟落地的技術,提供最安全的數據通信,可以為新一代互聯網建立安全基礎設施。但這并不是量子科技能為新一代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貢獻。
量子隨機數是量子通信中廣泛用到的一個技術,它的原理來自于量子力學中量子態測量的隨機性,也就是愛因斯坦口中的“上帝擲骰子”。那么量子隨機數技術也是目前唯一滿足成熟可靠、低成本、可量產的量子技術、因此具備讓每個人都能用上的能力。例如三星電子已經可以生產2.5mm的量子隨機數芯片,并把它裝配到自己的量子加密手機中,年出貨量超過100萬臺。
既然是上帝擲骰子,那么量子隨機數可以帶來前所未有的公平性。像我們公司,夸密量子發明的基于量子隨機數的區塊鏈隨機性證明共識機制,就能讓新一代互聯網在更安全的同時變得更公平。而人類對數據公平的追求,往往比數據安全更迫切。因此量子技術對新一代互聯網的貢獻,除了安全基礎以外,可以提供更公平的生產關系,實現真正的數字平權。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張文卓
審核:羅會仟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