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為推進移風易俗,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寧夏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市民政局開展了“植樹寄哀思”活動,倡導廣大市民以植樹祭掃的方式,文明祭祀,最大程度消除因燒紙而引發的森林草原火災。

在馬鞍山管理站,活動設置了“燒紙換樹苗”置換處,群眾用燒紙免費換取樹苗、水桶、鐵鍬,同時,現場還有工作人員對參與活動市民作栽植技術指導,保證苗木成活率。

本次活動共購買樹苗2000株,截至目前,已免費為祭祀群眾提供松樹苗120株。此次“植樹寄哀思”活動通過松樹樹苗的置換,在滿足廣大市民祭祀需求的同時,加強了市民文明祭祀意識,號召市民以實際行動,消除火災隱患,保護生態環境。“把這些樹栽好,搞一點綠化,也挺好看的。”市民劉成福說道。

另一邊,在馬鞍山管理站卡口處,工作人員正在對前來上山祭掃的過往車輛和人員進行嚴格檢查和登記,并向群眾發放防火宣傳冊等宣傳資料,深入講解森林草原火災的危害,倡導廣大市民以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等方式緬懷逝者,摒除焚香、點燭、燒紙錢冥器等陋習,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堅決預防森林火災發生。

白芨灘管理局馬鞍山管理站站長說:“為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馬鞍山管理站在轄區設立了22個卡口,從卡口控制火源,同時設立了集中焚燒場,便于老百姓對帶來的燒紙進行集中焚燒,把火源嚴格控制在第一線。”

“在白芨灘種活一棵樹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濃縮了三代護林人的心血和汗水。我們不能因一時的疏忽而釀成慘劇,把三代護林人的心血、勞動的結晶毀于一旦。我們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舊觀念,進行生態祭祀,文明祭祀,用鮮花寄托自己的哀思,也是一樣的。”市民牛大力說道。

自今年3月份開始,白芨灘管理局時刻繃緊防火之弦,壓牢壓實防火責任,嚴格管控馬鞍山甘露寺周圍,大河子溝、307國道、下白路兩側火源,利用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重點區域大面積、多方位的安全監控。在防火戒嚴期,共設置重點區域卡口87處,規劃巡護路線47條2146公里,在馬鞍山、大河子溝、甜水河林區所有進山路口,增設防火檢查卡口31處,設立集中焚燒點3處,全天候巡防查驗管控火源。同時加強對林區的隱患排查,完成對重點火險區喬灌混交林下可燃物清理5000畝、主要交通干線兩側防火隔離帶易燃草清除9000畝,從源頭上杜絕森林火災發生。

來源: 今日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