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種粉色的菠蘿在網絡平臺火了起來,一個菠蘿竟然賣到了980元。“粉色菠蘿”來自何方?為啥這么貴呢?
粉色菠蘿是怎么回事
粉色菠蘿其實就是菠蘿的一個新品種,由美國食品公司Del Monte獨家推出。從外觀上來看,與我們常見的菠蘿沒有太大區別,但切開之后,里面的果肉卻是粉紅色,看起來滿滿的少女心。相比一般的菠蘿擁有更甘甜的口感,乍看粉紅色的菠蘿,感覺上好像是被染色的黃色菠蘿,其實它們都是真的粉紅色!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果肉當中含有番茄紅素,這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天然存在于西瓜和西紅柿等食物中。國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降低了菠蘿中有一種能把紅色的番茄紅素轉化成黃色的β-胡蘿卜素的酶的含量,從而保留了更多的番茄紅素,使菠蘿果肉呈現出粉色。
由于這種菠蘿種植的很少,只在哥斯達黎加種植,并沒有大面積授權生產。而且這種菠蘿的生長周期也比較慢,大約要26個月才能結果,而且生產成本也比較高。所以產量稀少,再加上生產成本,自然價格就不菲了。
菠蘿其實是200多朵花
菠蘿不僅味道香濃,酸甜可口,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錳、維生素b6、葉酸、鎂、鉀等。因此菠蘿不僅被作為水果食用,還能入菜肴,如菠蘿雞、菠蘿炒飯、菠蘿咕嚕肉等,都別具風味,著實俘獲了一大批粉絲。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吃的菠蘿其實是200多朵花。這跟菠蘿獨特的果實結構有關。
許多常見的水果,都是由一朵花發育成一顆果實,但菠蘿的果實類型比較特殊,在植物學上被稱為“聚花果”。顧名思義,就是其果實不是一朵花形成的,而是由很多小花共同發育形成的,小花的數量多達到200余個。人們食用的部位其實是花序軸,食用前通常會被挖掉的部分是其花萼、苞片、殘余的柱頭和雄蕊等結構。菠蘿頭頂那簇小葉稱為“冠芽”,是果柄頂端長出的芽,切下來可以進行無性繁殖。吃完菠蘿后,剩下的“菠蘿頭”可以水培生根。生根后種在花盆里,你就擁有了一盆菠蘿盆栽。
你在吃菠蘿
同時菠蘿也在吃你
食用菠蘿雖然有好的一面,但對一些人來說也有不利的一面,一些對菠蘿過敏的人在食用菠蘿后會引起中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菠蘿病”。病人通常在食用菠蘿后,幾分鐘或幾小時左右出現腹痛、嘔吐、腹瀉、頭痛、頭昏、皮膚潮紅、 全身發癢、口舌及四肢發麻等過敏癥狀,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和過敏性休克。
吃菠蘿為什么會過敏呢?有的人可能以為是由于菠蘿上殘存的柱頭和雄蕊沒有挖干凈。其實不然,原因在于菠蘿中所含的菠蘿蛋白酶,菠蘿蛋白酶是存在于菠蘿植株中的一種蛋白質水解酶,這種蛋白酶不是單一的成分,而是由多種不同分子量和分子結構的酶組成的多種酶,屬于巰基蛋白酶類。因為它能作用于腸道,引起腸粘膜通透性增加,使得腸胃中的大分子異種蛋白滲入血液中,從而引起過敏反應。輕則由于其對口腔黏膜的刺激作用,會造成口唇發麻、發癢甚至紅腫,重則出現腹瀉、嘔吐、頭疼等過敏癥狀,也就是說“你在吃菠蘿,同時菠蘿也在吃你”。
因此,對菠蘿過敏者食用菠蘿前應用鹽水浸泡一段時間,因為菠蘿蛋白酶作為一種典型的巰基類蛋白酶,具有穩定性差、易失活的特性。采用鹽水浸泡菠蘿,氯化鈉溶液破壞了酶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從而打破了其結構的穩定性,破壞菠蘿蛋白酶的活性,避免引起菠蘿中毒。
其次,菠蘿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微量元素比如鈣、鐵的吸收,草酸進入人體后會與鈣、鐵等元素作用,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鐵,不易被人體吸收。而通過鹽水浸泡之后,草酸的含量有明顯的下降,從而減輕其帶來的副作用。同時,菠蘿中除了草酸以外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這些酸會影響食用口感,通過鹽水浸泡的方式能稀釋菠蘿中的部分有機酸,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讓菠蘿吃起來覺得更甜。
由于菠蘿蛋白酶能溶解纖維蛋白和酪蛋白,所以胃潰瘍患者、腎臟病患者以及血液凝血機能不全的人,均不宜過多食用菠蘿,以免病情加重。
挑菠蘿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從硬度上來說,輕輕按壓菠蘿鱗甲,微軟有彈性的就是成熟度比較好的,這種菠蘿吃起來味甜而香濃,脆嫩而多汁,鮮食最佳。如果輕輕按壓菠蘿鱗甲,硬邦邦的則是還沒有熟的,要是能壓出汁液,那就是熟爛了,最好不要買;從顏色上,熟菠蘿的葉子一般是青褐色,如果想當天就吃,就買鱗甲橙黃、九分熟的,要是想放兩天再吃,就買亮黃色、兩端微帶青綠光澤的,這樣的一般是八分熟,差的菠蘿,皮色青黑,果型不大;從其味道上辨別,熟得正好的菠蘿從外皮上就能聞到淡淡清香,切開后更是香氣馥郁,如果還沒切開就濃香撲鼻,那說明熟過了。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團隊名稱:嘮科開腦洞 科普團隊
審核:王康 國家植物園北園科普館館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