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關于內卷的熱搜,什么“女生月薪兩萬辭職考研八次失敗”什么“95后女生逃離內卷職場去養豬”等等,似乎現在的情況是學歷上來了,但是就業依然沒得到改善。甚至有網友發出了“讀完博士,我發現我未來的孩子依然有可能身處寒門,我該怎么辦?”的疑問。
那博士在現今社會中是什么地位?而所謂的寒門又是啥樣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01,博士是一份職業
首先,一定要明確一點,博士是一個職業,而非一個保障。
人們對博士往往有兩種極端評價,一種是把博士當做無所不能的成功人士。博士首先必須啥都行,上能發衛星下能撈海參,中間搬水桶。而且博士在一些人眼里約等于成功。
于是這種期待下,如果博士做的不好,就會馬上走入另一種極端,房子沒有,車子沒有,老婆都差點沒找到,讀書讀傻了……所謂知識改變命運……
博士在承受這些輿論的同時,也受到了影響,對自己有了太多的期待。
所以,你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除了領壓歲錢,你就是從事著一份叫做“科研”的工作者,你的名字叫做“科技工作者”。至于熱愛科學,愛崗敬業,哪一行都不缺。
02,關于寒門不寒門的問題
寒門,指貧寒微賤的家庭。語出《晉書·劉毅傳》:“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個社會,作為寒門的對立面,應該是政治地位或者經濟地位。從事科技工作,本來就不屬于有政治地位或者經濟地位的人。你如果當年是追求這個,那么你就不應該去讀博。當然了,現在后悔也來得及啊。
我相信,大部分情況下,能夠經歷本碩博三層篩選的博士,其智商水平應該至少達到了平均實力,或許部分人還會超出平均。
那么,你去創業啊,去公司工作啊,或者你去考公務員啊。至少我知道很多地區,招收公務員的時候,博士是優先錄取的,還不用去基層。但是你舍不得啊,你放不下啊。你也許放不下安穩,放不下那種相對與世無爭的世界,恐懼和人交往,羞于談錢論價。
既然如此,那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做科研這份有前途的工作吧。其實,大部分羨慕別人的人,都只是羨慕,因為你放不下的太多了。
03,其實博士還是個不錯的職業
雖然目前困頓,但是作為博士,咱要看基本面對不?做青椒是苦,問題是哪個行業初入門不苦?只要你咬牙撐下去,幾年后有了職稱,那就要好一些,雖然依然很苦,但至少經濟問題不應該成為大問題了。
你看一下統計數據,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 有6個省份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萬大關。其中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均突破5萬大關,上海以54305元位居榜首,北京以52530元緊隨其后。
一個博士,你的工資比這個人均高很多吧?
北京52530,在北京,博士年薪10萬應該沒有任何壓力吧?你要記住,你比大部分工作人員,晚了5-8年進入工作,你指望你一畢業就甩別人一條街,那不現實。老板,教授,處長之類的,畢竟是少數啊。
要調整好心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