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珊瑚號”輪機長洪智成了網絡紅人。“‘瘸腿船’新生記”吸引眾多網民的眼球。

媒體記者蜂擁而至:“怎么會想起海鷗救‘瘸腿船’?”“還不知道動物救船的故事嗎?”長槍短炮不斷朝“瘸腿船”操手洪智襲來。

明天,洪智將參加航海學會組織的“海上救助”專題研討會。“‘瘸腿船’新生記”是壓軸的重頭戲。面對記者的“狂轟爛炸”,長期在海上工作不善言談的洪智有些應接不暇,以明天參加會議為由,逃出了記者的包圍。

燈下,洪智翻開從圖書館借來的“海上救助奇異錄”欲從中尋找些動物救船的資料和依據。究竟“‘瘸腿船’新生記”來的太突然。以動物拯救難船的事例,雖有耳聞,確鑿的資料還未見到。

突然,一個標題引起洪智的注意:“神魚顯威拯救難船。”

洪智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的這一頁:

一八七四年盛夏,一艘名叫“克魯西達”號的英國多桅帆船,從北斯開灣出發載有200多名移民前往紐西蘭。不料,出航的第五天,發現船艙不斷漏水。
船員用抽水機拼命的朝外抽水。

由于漏水嚴重,船開始傾斜。

這艘大型多桅帆船經歷多次海難事故,又多次死里逃生,被稱為“海上幸運兒”。

這次“海上幸運兒”的獲救機會十分渺茫。船長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立刻棄船逃生。

乘客們紛紛爬上救生艇,船員集中在甲板上準備最后撤離。

就在這時,操縱抽水機的船員忽然發現涌水處陡然封閉。匪夷所思的船員沒多想,拼命將涌水全部排出。

“克魯西達”號終于脫離險境。平安抵達紐西蘭。

漏船被拖上船塢,發現有條大黑魚緊緊塞住了船底的漏水口。

無獨有偶,時隔80多年后的深秋,一艘香港貨船“東方明珠”號在印度洋擱淺漏水,在大家拼命搶救無望時,一條大鯊魚堵住了漏水口,拯救了大輪船。人們把這條大魚稱為“神魚”頂禮膜拜。

后來,專家做了科學分析;魚有趨光性,船漏水口透出的燈光吸引大量海魚的匯聚,貪食的大魚追覓小魚的過程中被海水壓力擠塞在漏水口,起了“堵塞”的作用。

洪智讀完這段文字既驚喜又疑惑:驚喜是動物救船早有先例,疑惑“‘瘸腿船’新生記”與神魚救船有些南轅北轍情況大不相同。

不過,為使明天的研討會有圓滿的結果,洪智對“‘瘸腿船’新生記”的細節逐一進行修改和分析。不善言談的洪智叫兒子連夜將“‘瘸腿船’新生記”發言稿打印出來。

第二天研討會上,“‘瘸腿船’新生記”引起專家學者的好評和肯定。

不久,經過修改和整理,“‘瘸腿船’新生記”全文刊載“航海”雜志上。

事情發生在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平洋上。

一艘滿載的中國遠洋貨船“珊瑚海”號,航行在太平洋海域。

海上風平浪靜,碧空萬里。

年過半百的輪機長洪智在機艙巡視后,放心回到住艙。這天是老伴的五十大壽,聚少離多的海上生活使洪智十分內疚。每當老伴生日無論如何,總要發短信表示祝賀。這次遠航還特意為老伴帶了治療慢性病的新藥。

洪智屈指一算,還有十天的航程就會“踏進國門”,興奮之余哼起了家鄉的小調······就在此刻,船身一陣劇烈的震動,使洪智差點摔倒,震動來源機艙。

洪智急忙奔到機艙,經過仔細排查;原是主機轉輪軸上的螺旋槳葉片斷裂,四只葉片剩下三只,運轉失去了平衡,輪船成了“瘸腿船”。為了減小震動,主機減緩了轉動。

“珊瑚海”號在太平洋里緩緩漂浮著。

船上立刻向公司總部匯報,并向海域周邊國家船廠發出了緊急求助電報。

“珊瑚海”號是艘老齡船,舊式的螺旋槳已被淘汰。好容易找到了一家類似配件的船廠,由于相距途遠,“遠水救不了近喝。”

這里海域水深涌急,遭遇風暴兇多吉少。恰在這時,一個颶風預報使船員大上加油。

大伙焦急地聚集在餐廳出謀劃策。

這時,一群銀白色的海鷗“嘎嘎”鳴叫著在船尾盤旋。海員們知道這是大風來臨前的征兆。平時,海員們會拿出照相機拍照或沖向甲板撒些食物“犒勞”海上“伙伴”,此刻都沒了心情。

就在大家沉悶的時刻,一直沒璐面的輪機長洪智突然闖了進來:“咱們船有救啦!”

原來,一直在甲板抽煙的洪智,望著盤旋在頭頂的海鷗突發奇想:海鷗能平穩地在天空翱翔,靠兩只平衡的翅膀,如果螺旋槳,再去掉一只葉片,不就像海鷗雙翅一樣平衡了嗎?

洪智邊說邊伸出雙臂,學說海鷗飛翔的樣子說:“三只槳葉再割掉一只不像海鷗一樣平衡了嗎。”

頓時餐廳里一片嘩然,引起一陣熱議,有人想起兒時玩的紙飛機,有的憶起飛翔的風箏······洪智干脆用筷子和紙片做成了二葉的“螺旋槳”,拿在手里旋轉不停······

洪智的設想得到了大多數船員的認同,并把這個大膽的想法報告了公司總部。
總部經過慎重的研究,同意了船上的“權宜之計”,并聯系委托就近的船廠,派直升機送來水下電焊隊。

水下切割工作進行的十分順利。

不久,“珊瑚海”號主機又轟隆隆高速旋轉起來,船身不再劇烈震動。“珊瑚海”號趕在颶風前安全抵達目的港。

后,人們戲笑地說:“這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海鷗救了大船”。

更多的人卻稱贊洪智的智慧和想象力:“是輪機長救了‘瘸腿船’。”

由此,洪智獲得了當年海員工會頒發的技術創新“金錨獎”。

來源: 中國航海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