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金腰帶,清明花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最懂溫度當屬花了。
城市的花園植物有上百種,許多花卉還在沉睡中,唯有迎春花獨領風騷,悄然綻放,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迎春花不僅只在花園初露笑臉,在座城市中的很多角落也占了先鋒。

不知是春姑娘掀開迎春花的蓋頭,還是迎春花召喚春姑娘的腳步。她們總是在最合時宜之時相逢,讓人弄不清誰先誰后時,人們便見到了春光。通常清明前后開花,又有“清明花”的雅號,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后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為“迎春花”。
我認識迎春花是在童年的山林里。兒時山里氣溫低,似乎四月下旬才得相見。迎春花耐寒,便與蠟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這幾種花多為黃色,最初不解,為何早春的花朵多為黃色?帶著這份疑惑在成長。一次遇見一位植物專家,說出內心的疑惑,專家告訴我:低溫導致花青素合成緩慢,黃花的花色素較易合成。
原來花色素控制花朵顏色。花青素的合成過程中,如果缺乏光照,會大大影響花青素的合成。同時,低溫導致花青素合成緩慢。相比之下,類胡蘿卜素的合成途徑和化學性質都比較穩定,對于光照和低溫就沒有那么明顯。對于早春尚未長出綠葉,營養相對匱乏的植物而言,胡蘿卜素無疑利于花朵的整體生長。其次,植物開花目標為了結果,繁衍后代。而在這一過程中,許多花朵都需要靠蟲子授粉達到目的。可是,早春氣溫低,很多昆蟲都還沒有出現,只有少數的昆蟲,黃色是昆蟲普遍喜歡的顏色,植物們為了吸引昆蟲的注意,也就開起了黃花。大自然中藏著無窮的秘密,只要去觸碰它,去挖掘它,都有其神奇和意想不到。
這份困惑被解析后,我對迎春花多出了同情和敬佩。其實,花是什么顏色,那是大自然賜給的,我們不能想讓花是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

東北春寒料峭,春風沒有歌曲唱到的那般美好,超長頻率的冷風常常在立春后更顯神通,讓人多些恐慌和厭煩,暗暗較勁中,希望春天跑步沖刺而過,溫暖的夏日早早與自己擁抱。這時,我總會想到迎春花,它的勇敢,它的耐寒,讓我羨慕得五體投地。有時,想想自己若是迎春花,一定用綠色枝葉把自己嚴嚴實實裹起來,多一份葉子的疼愛便多一份溫暖。可惜,迎春花朵早生于綠葉,超乎尋常地成了點綴。
蟄伏一個冬天的枝條,本該綠葉來裝扮,而迎春花卻不與葉子論短長,不顧及低溫,拋卻奢望,勇敢地如期而至,倒掛在枝條,像一只只蝴蝶停在枝頭上,注視著,凝望著。每朵迎春花只有六片花瓣,花瓣中間,是深黃色的花蕊,花蕊細細的,像一根根細針,整個花朵像小喇叭在與大地私語。迎春花的枝條從根到梢,從細到粗,又如一條條弧線。枝條上的花蕾含苞欲放、青枝黃花,搭配得如此美麗。

名字雖然為報春花,而它并不張揚,不與早春的其他花炫耀自己的勤勞。在枯寂的山林一隅,或者公園的角落,都會有迎春花獨自在芬芳,并沒有太多的欣賞者駐足,它的花,開得低矮,在崇尚向前看向上看的時代,人們喜歡仰著頭去欣賞遙不可及的花朵,更多的人喜歡去欣賞名花,卻把名不見經傳的迎春花怠慢了。然而,迎春花并沒有計較,依然如期盛開著。善良地為春天引路,向世界去昭示春天。
童年的記憶中,春天來了,房前屋后有很多迎春花,每日在林間瘋跑,都能最先目睹這里的花開,從花開中去感受溫暖。老人說,迎春花是幸福的花。因為幸福是正能量的擴延,自然我不會落下這份幸福之約。春天在迎春花的千呼萬喚中來,幸福也隨之降落,隨之擁抱了被寒冬禁錮的心扉。迎春花花期短暫,有時就是擦肩而過的感覺。如今,忙于工作,錯了很多花期,我深深感受失約的歉疚,似乎錯過了整個春天。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腳步與山林時常相遇,這是內心的約定,哪怕時間匆忙,我也要走走看看,哪怕僅是與迎春花對視片刻,似乎也是在與幸福對話的愜意。
2018年,我與迎春花失約了。清明前后的日子里,因為一場意外我住進了醫院,當一名小中醫在我身上頭上扎滿銀針時,我為了轉移暈針的恐慌,刻意地在腦海中營造一片花海,其中就有迎春花。在百花爭妍中,迎春花成了一份點綴,在桃紅柳綠中依然是亮點。可惜,我營造的花海違背了季節的變化,為了一份妙不可言,卻把不同時節的花卉圍攏在一起。這時,迎春花依然是群芳中的佼佼者,因為我愛它,自然成為我心中的重中之重。

美麗的花都有美麗的故事,迎春花的美麗自然會有動人的傳說。從前,一場洪水把莊稼淹了,房子都塌了,老百姓只好匯聚山頂。那時候的帝王叫舜,舜叫大臣鯀帶領人們治水,治理許多年不見效果。鯀死后,他的兒子禹去完成父親治水的重任。禹在治理洪水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姑娘為他們燒水做飯,幫他們指點水源。大禹感激這位姑娘,姑娘也喜歡禹,兩人就成親了。禹因為忙著治水,新婚沒多久就分手了。臨別時,姑娘送禹出發,一程又一程。翻過一座山嶺后,禹對她說:“送到什么時候也得分別啊!我不治好水是不會回頭的。”姑娘眼淚汪汪看著禹說:“你走吧,我就站在這里,等你治平洪水,回到我的身邊。”大禹臨別,把束腰的荊藤解下遞給姑娘。大禹離別姑娘后,帶人踏遍九州,開挖河道。多年以后,江河疏通,洪水歸海,莊稼出土,楊柳發芽了,人民安居樂業了。大禹連夜趕回來去找姑娘。他遠遠望見姑娘手中舉著那束荊藤,正立在那高山上等他。可是,當他來到眼前時,發現姑娘早已變成石像。原來,大禹走后,姑娘每天立在山嶺上張望。不管刮風下雨,天寒地凍,從來沒走開。后來,草錐子穿透她的雙腳,草籽兒在她身上發了芽,生了根,她還是手舉荊藤張望。天長日久,姑娘就變成了一座石像,她的手和荊藤長在一起了,她的血浸著荊藤。不知過了多久,荊藤竟然發出了新的枝條。禹上前呼喚著姑娘,淚水落在石像上,霎時間那荊藤竟開出了一朵朵金黃的小花兒。荊藤開花了,洪水消除了。大禹為了紀念姑娘的心意,就給這荊藤花兒起個名字叫“迎春花”。
傳說歸結傳說,其目的都是在訴說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于花,把一份忠貞的愛情詮釋。度娘把迎春花的前世今生都講給了我,讓我更加感到她的溫暖。有溫暖在,愛便更加深刻。

在迎春花初露端倪之際,我抽身前往山林,這樣,我可以盡情地與迎春花對視,從她微啟的羞澀中,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還有對生命的蓬勃的張力。其實,我還想等待花落,雖然會傷感,但我想撿拾落花留作藥用,因為開敗的迎春花泡水可以治愈感冒。其實,藥用時最好用含苞的花蕾,只可惜,含苞的花蕾我怎能舍得摘下它。植物即藥,都是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迎春花早早地綻放,其內心的夙愿就是為驅趕春寒中的病毒。(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 | 陳鳳華70年代出生于敦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瀚海情書》、《守護大山的人》、《長白山下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