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來臨之際,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安全貯藏和加工新技術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國家甘薯產業體系儲藏保鮮崗位團隊、浙江農林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3月1日至7日面向大中院校學生、教師和農業從業人員等開展主題為“傳承雷鋒精神,科技志愿在行動”的科技志愿服務暨科普宣傳周活動。
3月1日,科技志愿服務暨科普宣傳周活動拉開了帷幕,在啟動儀式上,陸國權教授介紹了甘薯產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以及甘薯產業“雷鋒式”人物。號召廣大同學積極向雷鋒同志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自己所學所識用在甘薯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上。期間多位研究生同學匯報了自己的研究內容,并表示雷鋒精神值得每一位研究人員深入學習,傳承雷鋒精神就是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科普活動啟動儀式
3月2日,陸國權教授接受臨安電視臺采訪,制作了一期“春耕備耕”專訪節目,針對目前甘薯春耕備耕的情況,著重介紹了甘薯早發育苗的相關事項,具體包括甘薯育苗期間需要注意的種苗繁育、病蟲害、溫度環境、灌溉施肥等田間管理技術,保障春耕期間順利繁育甘薯苗、引進甘薯苗,提升大眾對甘薯育苗的認知。同時陸國權、龐林江教授介紹了本崗位團隊在甘薯儲藏和保鮮、甘薯品質鑒定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向廣大薯民推薦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甘薯品種,提升大眾對甘薯產業新品種的認知。
陸國權教授介紹甘薯育苗注意事項以及品種鑒定方法
3月3日,陸國權教授帶領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安全貯藏和加工新技術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國家甘薯技術體系儲藏與保鮮崗位、浙江農林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部分團隊成員,赴杭州關外關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開展志愿服務,宣傳甘薯科普知識。與公司負責人周首輝總經理進行深入座談,對目前甘薯產品加工的一系列工藝難題進行了討論,同時陸國權教授向周經理介紹了目前甘薯產業中新型高效甘薯加工和儲藏保鮮技術,并推薦適宜加工的甘薯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
陸國權教授帶隊向臨安當地企業開展甘薯科普活動
3月4日,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安全貯藏和加工新技術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國家甘薯技術體系儲藏與保鮮崗位、浙江農林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在浙江農林大學東湖廣場開展“傳承雷鋒精神,科技志愿在行動”主題的“紅種子”科普活動,向廣大高校學生介紹薯類作物新品種及甘薯最新產品。徐錫明博士介紹了甘薯產業研究中的“雷鋒式”人物,如:楊洪祖、盛家廉、張必泰、李強等科研人員。學生們表示,作為一名農林高校的大學生,應將“學雷鋒”與“守初心、擔使命”緊密結合起來,向農林領域的“雷鋒式”人物學習,全力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立足于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更加明確了今后的學習方向和目標。
徐錫明博士介紹甘薯產業“雷鋒式”人物和甘薯新品種、新產品
3月5日晚上,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安全貯藏和加工新技術科學傳播專家、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副院長龐林江教授來到杭州建德市新安江中學,開展了“博士進中學” 講座,做了題為《甘薯產業科技發展與大學》的專題報告,從地瓜經濟、甘薯及其由來、甘薯產業科技發展現狀、我們的詩和遠方、您的大學五個方面向新安江中學500余位師生進行了講解。將甘薯專業知識與學生的課程學習、成長之路、未來夢想等進行有機結合,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和掌聲。報告后在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表達了將來從事農業、從事甘薯、報考我校的志愿。
龐林江教授在新安江中學進行講座
3月6日下午,陸國權教授帶領團隊專程赴臨安區郎家村為甘薯種植大戶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此次活動也是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的一次科技下鄉,服務鄉村生產建設的主題活動之一。在郞家村村委會會議室,陸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經歷,將甘薯生產過程中不同品種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關鍵技術先后講解,精彩生動的報告受到郎家村薯類種植從業者的熱烈歡迎。
陸國權教授進行甘薯產業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
本次主題為“傳承雷鋒精神,科技志愿在行動”的科技志愿服務暨科普宣傳周活動在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和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具體指導下取得了圓滿成功,弘揚了雷鋒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堅定了農林專業師生為建設農業強國獻身的信念,堅持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讓農業科技在泥土里生根,讓科技在田野里綻放力量的又一次實踐。
來源: 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