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耳朵便是我們感知世界美好聲音的窗口。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掏耳朵會致聾,還可能致癌”“按耳朵治百病”“耳垂出現折痕預示有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耳朵疼痛滴消炎水即可”“耳內插蔥治耳聾”等傳言,那么,這些流傳已久的說法是真的嗎?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讓我們來一一了解關于耳朵的九大傳言和科學愛護耳朵的十大要點。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01
傳言:耳內插蔥治耳聾?
真相:沒有科學依據,莫讓江湖謠言害了自己。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我們的耳道非常狹小,如果不清楚耳道結構,盲目耳內插蔥治耳聾,很容易會引起耳道皮膚異常的反應,造成耳道皮膚損傷,甚至還可能會對鼓膜造成損傷,發生耳內感染,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進一步加重耳聾病情。
還有耳聾后不要盲目往耳道噴粉或者涂抹藥膏,那樣醫生無法看到耳道里面的情況,可能會延誤病情,影響治療。如果出現聽力下降,應該第一時間到耳鼻喉科做相應的聽力檢查,尋找病因,對癥下藥。
02
傳言:耳垂出現一道折痕可能預示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
真相:沒有關系。
如果出現心前區悶痛、緊縮樣疼痛、胸悶、心悸、脈搏不齊等不適癥狀,最好能夠及時去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老人們皮膚松弛,耳垂很容易出現折痕,并不代表都有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
03
傳言:耳朵前面有小孔,是“富貴孔”?
真相:這是耳前瘺管,跟“富貴命”沒關系。
耳朵前面的“富貴孔”在醫學上稱為耳前瘺管。耳前瘺管很常見,屬于先天性畸形。說簡單點,就是在媽媽肚子里發育過程中耳朵上應該閉合的地方沒有閉合好,留下了小孔。有耳前瘺管的人要保持面部清潔,頭發干凈。洗臉的時候,記得多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后。如果耳朵周圍有水,及時擦干。瘺管口或瘺管周圍如果紅腫發炎,要趕緊看醫生,早發現早治療,符合手術指征就盡早手術,否則會引起瘺管反復感染甚至引起其他并發癥。
04
傳言:耳朵越掏越聾,還可能引發癌變?
真相:這個說法不無道理,但過于夸張。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長期用力掏耳朵可能會引起外耳道和鼓膜的損傷,引起耳聾,輕柔掏耳朵只要不造成外耳道和鼓膜的損傷,引起耳聾可能性不大。耳垢是一種天然保護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要頻繁掏耳朵進行清理。日常掏耳朵需要注意幾點:一是不要挖得太深,二是動作要輕柔,三是要用干凈的工具。現在市面上很多 “采耳”的服務不正規,工具不干凈,導致交叉感染。如果耳垢太大太多,一定要及時就醫,在內鏡下取較安全,切不可自行處理。
05
傳言:耳鳴就是上火,火消了就好了,不用管
真相:上火引起的耳鳴會隨著上火癥狀的消失而逐漸好轉,可以服用一些中藥制劑祛火,效果不錯。如果上火癥狀緩解,耳鳴癥狀仍在持續,患者需即刻前往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因為大腦里長個腫瘤,或者中耳炎,或者高血壓都會出現耳鳴。其次,上火引起耳鳴,在中醫認為是由肝火過旺。而肝火過旺又分為實火旺和虛火旺,兩種癥狀的病理及治療方法都不相同,因此患者需到正規醫院通過專業醫師診斷,先診斷明確病因,而后辨證的開具處方進行治療,千萬別延誤病情。
06
傳言:按耳朵能治百病?
真相:我們傳統的中醫有按穴位治病這個說法,非常神奇。但是“治百病”肯定是不可能的。
中醫對于某些慢性疾病有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但對于某些急性病來說,還是需要借助西醫的多種療法。雖然耳部有許多穴位,但是普通人很難精準地定位這些穴位。耳穴療法看似簡單,實際上對操作者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如果想要得到真正有療效的耳穴治療,還是要到正規的針灸科。盡管耳穴療法有一定療效,但談不上“包治百病”。
07
傳言:耳朵大小與壽命有關?
真相:這兩者沒什么關系。
我們耳朵的大小都是從一出生就已經決定好了,跟耳朵大小沒有關系。事實上,壽命的長短是跟身體健康情況有關,所以,如果想要長壽,平時就要保持身心健康,勞逸結合。平時多做運動,強身健體。
08
傳言:鼓膜破了一定會導致耳聾?
真相:耳朵鼓膜破了會導致聽力下降,聽力下降的程度視鼓膜穿孔的部位、大小而定,不會引起全聾,及時治療聽力一般能恢復正常。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受傷后的耳朵鼓膜穿孔一般需要口服消炎藥,同時避免感冒和耳部進水,一到兩個月穿孔愈合之后聽力即可恢復正常。穿孔面積大的需要進行鼓膜修補手術。化膿性中耳炎不僅有鼓膜損傷,聽小骨的活動也會受到影響,聽力損失較單純外傷性鼓膜穿孔要重一些,如果治療及時聽力也有可能恢復。
09
傳言:耳朵疼痛滴消炎水即可?
真相:耳朵疼痛原因有很多種,大部分是因為外耳道發炎了,如果出現耳朵濕疹或真菌還會有耳朵癢,其他如耳垢太多,中耳炎,甚至是腫瘤都會引起耳朵疼痛,這些顯然不是消炎就能好的。
在生活當中,如果耳朵里面疼痛,首先可以嘗試積極地消炎,可以滴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進行消炎,同時可以口服抗生素進行配合治療。正常來說用藥3天左右,病情會有明顯的好轉。如果不見好轉,一定要到醫院詳細的檢查,必要時包括內鏡或CT檢查等,明確耳道情況。在此期間,我們一定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干燥,便于觀察,以免加重感染。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科學愛護耳朵,你要養成這些好習慣:
1.謹慎使用藥物,有些藥物會對耳內聽神經造成不可逆影響,尤其是一些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
2.避免長時間接觸高分貝噪音,必要時可以佩戴耳塞。
3.不要經常掏耳朵,尤其是不要用尖銳的器具掏耳朵。
4.不要同時按住兩個鼻孔擤鼻涕,否則可能會引起中耳炎。
5.經常給耳朵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6.注意不要讓耳朵進水,洗澡后可用衛生紙之類的吸干耳朵里的水。
7.避免頭部受到擊打影響耳朵。
8.減少佩戴耳機,適當降低音量,尤其是入耳式耳機。在睡覺時要避免佩戴使用耳機。
9.避免隨意“采耳”。
10.清淡飲食,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作者|韓晉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醫師
審核|王建亭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
文章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