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全國各地氣溫逐漸回升,人們迫不及待地脫下厚重的冬裝換上春裝,但有時我們剛剛感受到暖意,冷空氣又猝不及防地到來,這時候我們常稱這是發生了“倒春寒”。中央氣象臺預報,3月份“倒春寒”將襲擾中國北方大部地區,局地降溫達10℃,那么,各地出現大幅度的降溫對我國農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倒春寒”又該如何預防和補救呢?

什么是倒春寒”?

每一次在春季發生的降溫都可以稱為“倒春寒”嗎?其實不然,根據國家標準《倒春寒氣象指標》,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現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氣溫明顯低于正常年份的現象。因此,若某一次降溫過程中降溫幅度較小,持續時間較短,則降溫過程達不到“倒春寒”標準,對農業影響不大。因地理位置、緯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各地發生“倒春寒”的時間有所差異。總體來說,南方回溫快,入春早,發生時間早,北方晚一些。

古詩中對倒春寒的描述

倒春寒對農業有何影響?

倒春寒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例如:2011年3月云南省出現的2次強倒春寒天氣過程給18個縣(市、區)造成農業經濟損失28367.8 萬元,作物受災面積51677.5hm2 ;202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令西北蘋果產區紛紛中招,造成重大損失。

倒春寒主要影響我國的農業作物有水稻、小麥、果樹、油菜、棉花等。倒春寒發生的時間早,農作物還沒有開始返青生長,而且發生凍害后可以及時地補救,倒春寒發生的越晚,會導致農作物在生長旺盛期出現更多的影響,從而減少農作物的產量。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種育秧期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也是造成早稻爛種爛秧的主要原因。水稻是喜溫作物,播種期如果出現連續數日平均氣溫小于12℃的陰雨天氣,那么稻種和稻苗就會腐爛。這種情況下,農戶不得不延遲播種,水稻耕種規律就受到了影響,進而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結穗。

“倒春寒”還會加重小麥病蟲害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倒春寒”發生時,溫度降低幅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土壤含水量越低,對小麥危害越大。對于提前種植冬小麥的地區,由于已經獲取較多的有效積溫,早春提前進入返青拔節期,“倒春寒”發生時,植株對低溫抵抗力較弱,容易發生比較嚴重的災害;對于播種較晚的地區,小麥在越冬前麥苗長勢較弱,抵抗低溫的能力較差,“倒春寒”影響也比較嚴重。農戶要根據本地的氣溫條件和品種特性進行適期播種,提高越冬期麥田壯苗率,降低“倒春寒”對冬小麥的影響。

“倒春寒”對果樹的影響主要是凍傷花芽,影響授粉受精,造成大量花無法正常發育形成果實,甚至絕產;對于幼園果樹,“倒春寒”直接凍傷幼苗,最終導致樹體發育不良。

此外,“倒春寒”對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溫作物也常常造成爛種死苗。

冬小麥發生倒春寒

農業生產如何應對倒春寒”?

那么農戶以及相關部門應該怎樣應對“倒春寒”呢?“防”和“救”是兩項重要的內容。

災前預防主要包括加強應急管理、監測預警、科學防治、精準指導四個方面。

加強應急管理:要建立健全防災組織機構,統一調配防災資源,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聯防聯控,落實準備工作,提高應急管理能力。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確保隨時準備應對倒春寒,建立和完善防災減災等應急預案,明確管理職責、工作步驟和有效措施,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監測預警:加強與氣象部門溝通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降溫情況。加強氣象預報人員的培訓,提高預報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實用性。強化災害風險分析,把氣象預警信息及時傳達給群眾,提高災害防御能力。

科學防治:北方冬麥區在倒春寒來臨前要對土壤含水量較低的麥田,進行灌溉或噴灌,改善麥田的田間小氣候,提高地面和葉面附近的氣溫,對倒春寒可起到一定的防御和減緩作用。還可以在葉面噴灑防凍劑或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酯、海藻類、氨基酸類等保護劑,防御和減緩倒春寒造成的凍害。南方地區要加強水稻秧田管理,要在降溫、強對流天氣來臨前,加固早稻育秧棚膜,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覆蓋雙膜保溫護苗;同時,在降溫前適當噴施磷肥,增強稻苗抗逆性,防止冷空氣造成水稻爛種爛秧。加強油菜田間管理,適時噴施硼肥、磷鉀肥,提高抗逆性。積水田塊要及時排澇降漬。提早落實露地蔬菜和果樹防凍措施,其中土法子——“起火造煙”依然是果園地里防凍驅寒快捷有效的常見方式。

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的葡萄園“起火造煙”防凍驅寒

精準指導:指導社會防御氣象災害,采取預防措施,有效規避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及早制定完善防范倒春寒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手機、網絡等媒體,宣傳防范低溫凍害的措施。組織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分類指導,幫助農民因地因時落實防凍抗寒關鍵措施。切實做到服務到戶、措施到田。加強救災種子(苗)、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調劑調運,保障救災物資需求。

災后補救包括科學農業災后救助、強化農業保險體系兩方面。

科學農業災后救助:采取實際有效的抗災措施,如排水清溝、植被恢復、病蟲害防治等,有效抵御氣象災害的發生和發展。倒春寒過后搶“冷尾暖頭”的天氣抓緊播種育苗或進行大田移栽;對受災嚴重的田塊,要及時補播或改種其他作物,尤其是育苗棚內爛種、爛芽嚴重的要抓緊補播或改播;及時追施一次薄肥,或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促進植株盡快恢復生長;及時清潔田園,加強病害防治,避免病害加重和蔓延;加強日常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如2020年4月10日,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發生倒春寒后立即采取補苗、施肥等補救措施,極大減少了倒春寒帶來的危害。

強化農業保險體系: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制度,使農民在遭受氣象災害時,能夠得到充分的經濟補償,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出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監制:光明網

作者:趙金媛(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

科學性把關:胡琦(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高級實驗師,碩士生導師)

策劃: 涂子怡

來源: 智惠農民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