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怡輝 注冊營養師 醫學碩士

審核:朱文麗 北京大學醫學部 教授、碩士生導師

每逢佳節,不免都要過上“天天有聚會、日日有應酬”的日子。酒桌上,幾杯酒下肚,有的人臉紅了,有的人臉白了,有的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也有的人已經頭暈目眩。為什么有的人酒量好,有的人酒量差?又為什么喝酒后有些人會迅速“變臉色”?“臉色”與酒量相關?還是與人品相關?先上個一目了然的圖,幫你了解乙醇(酒精)在人體的代謝過程。當然,這就又要給我們的肝添麻煩了!

圖1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為什么有些人喝酒會迅速臉紅

喝酒會臉紅當然不是因為害羞,這些人體內有豐富高效的乙醇脫氫酶,但缺少乙醛脫氫酶,使乙醇(酒精)迅速轉化成乙醛之后,就停滯在這里代謝不下去了。乙醛能夠刺激全身的毛細血管擴張,以面部更顯而易見,所以出現臉紅是必然的。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如果喝多了酒,想要把乙醇代謝掉,就特別需要找個“外援”來幫忙,這個外援就是肝提供的細胞色素P450。細胞色素P450是肝內合成的一類“神通廣大”的酶,人體需要它的地方可多了,它雖然可以代謝乙醇,但毫無疑問,這屬于“大材小用”。在飲酒過量時,消耗肝中的細胞色素P450過多,對身體的損害極大。尤其是本身有肝臟舊疾的人群,易造成疾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喝酒就臉紅的人,能少喝酒就少喝,最好是不喝。

●為什么有些人喝酒越喝臉越白

當然不是因為酒量深不可測。酒后臉紅是由于缺乏乙醛脫氫酶,只能完成乙醇代謝的第一步,而臉白者則是兩種酶都缺乏,兩步代謝都進行不下去。因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均缺乏或不足,需要完全依賴肝臟提供的細胞色素P450氧化乙醇進行代謝。而細胞色素P450氧化速度比較慢,產生乙醛的速度相應也比較慢,還常常被體液稀釋,所以看不出臉紅,甚至越喝臉越白,被誤認為“相當能喝”。其實,如果一個人是越喝臉越白,更要注意控制飲酒量,不然傷肝不說,還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

●真正能喝的“酒桌之王”長啥樣

這世上當然也有天生酒量就好的人群,體內既有豐富高效的乙醇脫氫酶,還有豐富高效的乙醛脫氫酶。酒桌上遇到這樣的人就一個字“躲”,千萬別為了面子與人家硬拼。好在這樣的人比例不多,大概1/10萬。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天生酒量好呢?真相是,看他/她是不是大量出汗。因為這樣的人兩種酶都是高活性,能把乙醇迅速變成乙酸,進入可以產生能量的三羧酸循環,大量發熱而出汗。看明白了吧?酒量好不好、喝酒變不變臉色,與酶有關,與人品無關。

天生酒量好的人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喝酒嗎?當然不是!醫學研究表明,只要喝酒,就會給肝“添負擔”,就會對肝細胞有損傷。只不過喝酒量少,損傷可被人體及時修復。但如果飲酒不加節制,則后患無窮。正所謂小酌怡情,大酒傷肝。

圖2 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相關報告表明:每天攝入乙醇50 g以上(150 ml乙醇含量為50%的白酒),3年以后就有可能演變成酒精肝,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肝者罹患肝癌的風險會比普通人高4~6倍。人在江湖,難免應酬。希望讀完這一部分的科普知識,能夠令你在酒桌上學會看“臉色”、識“酒量”,喝酒時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當然,喝酒前不空腹、酒前酒后吃上幾粒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可以讓你的“小心肝”少受點兒“傷害”。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