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怡輝 注冊營養師 醫學碩士

審核:朱文麗 北京大學醫學部 教授、碩士生導師

防衰老要經受得住“三大關”的考驗:體重、抗氧化、抗糖化。這里咱們重點聊聊抗氧化和抗糖化。

●抗氧化

簡單通俗地說,抗氧化是指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不盡相同,但它們的化學結構中都存在著“配不上對”的電子,因此異常地活躍和不安分,如同駐扎在人體各部位的“小偷”,總是想方設法通過攻擊人體細胞,“偷盜”其他物質身上的電子,那些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分子、脂質分子等都是它們“覬覦”的對象。色斑、曬斑、細紋、皺紋都和自由基的“興風作浪”脫不了干系。

人體有對抗自由基的“警察”防御系統,用于直接消滅這些“小偷”或間接消耗掉那些容易生成“小偷”的物質。防御系統除了要對付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還要對付生活環境中的自由基,如空氣污染、水污染、紫外線、殺蟲劑、農藥,以及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造成的自由基(如吸煙、熬夜、壓力、運動過度)。這么多的自由基,僅靠人體原本的那些抗氧化“警察”來消滅,能行嗎?答案當然是不行,無論是外用的護膚保養品,還是食物及保健品,都要查看是否有以下這些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E、β 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花青素、輔酶Q10、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茶多酚等,這些具備抗氧化戰斗力的營養成分有利于人體抗氧化。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抗糖化

抗糖化在醫學界已被關注數年了,應用最廣的卻是在美容界。很多幫助肌膚“抗糖化”的護膚品消滅的是皮膚真皮層中的高糖化物質,從而保持肌膚的年輕態。說到這里,也許你有些困惑了,難道食物中的糖除了能令我們發胖,還能讓我們變老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先分享你一個名詞——糖化反應。

糖化反應最早由一個法國化學家發現,葡萄糖或果糖在高溫狀態下具有很高的黏性,可以使蛋白質凝結、變性(通俗一點說就是將蛋白質分子黏在一起,不讓它們好好發揮作用),產生褐色的物質。起初這一發現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工業領域,用來生產食物香精,這些用來增添食物風味、美味的成分也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危險分子”。后來,智慧的科學家們會發現,人體內也存在著糖化反應。人們每天從食物中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來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但如果攝入過多,多余的糖就與體內的蛋白質結合,黏住它們,影響它們的功能(我稱之為被糖衣炮彈“俘虜”的蛋白質)。其中最容易受牽連的就是皮膚里的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它們糖化、變性,導致皮膚會漸漸失去彈性,變得松弛、長皺紋、暗黃。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果糖化反應僅對皮膚外貌產生影響,那還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隨著人體新陳代謝的降低,糖化反應會增多,很多器官組織細胞都會受到攻擊,日積月累就會導致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關節炎、阿爾茨海默病等。

表面上看著不相關的三件事情:超重、氧化、糖化,但它們對健康危害的最終指向性竟然是相當一致,雖然不致命,但是會影響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體重超標可以減肥,自由基增多可以吃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或膳食補充劑。那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抗糖化呢?辦“大事兒”需從“小事情”上著眼,從培養“小習慣”處入手。

?每天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復合型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添加大量糖的精加工食品及油炸食物。

?有規律地運動,增加肌肉含量,不盲目節食,保持身體新陳代謝。

?改變一下吃飯的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類食物,最后再吃碳水化合物。

?學會釋放和舒緩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

?做好抗氧化,減輕糖化反應對身體的危害。

壞消息是人體內的糖化反應會持續終身,與年齡無關。抗糖化可以從年輕時做起。好消息是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女孩和男孩,現在開始就對抗糖化有所認識和關注了,或許徹底改變行為不能一時完成,但好習慣的培養可以從此時開始!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