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現盜版地球,相似度超93%,氣溫和水源與地球相似,可定居。
自開普勒推發升空到如今,好消息不斷傳出。到目前為止,人類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不少于4000種的類地行星。但這并不能讓科學家得到滿意。因為類地行星不一定是適合居住的行星。
使用Google的AI軟件,當篩選條件輸入軟件時,篩選程序將詳細閱讀和比較開普勒的地球行星數據庫,從而確定這些巨大行星的宜居性相對比。高地類行星輸入篩選條件包括主序星的太陽為參數,恒星與行星之間的距離,恒星的穩定性,行星大氣的組成,水的形狀等。在嚴格的篩選下,宇航局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地球行星為93%概率。
根據人工智能軟件中列出的行星參數,科學家們了解到地行星的大小是地球的1.43倍。有較為縝密的大氣層,更有流動的液態水,溫度在10°C和50°C之間。在該區域內,圍繞主序一周圍為385個地球日。由于它與主序星中具有一定的傾角度,因此行星也具備有四季變化氣候。特別是令科學家們感到鼓勵,他們的主序星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由于這顆行星與地球太多相似之處,科學家開玩笑地稱這個星球為“盜版地球”。
當然,這個星球離地球大約1402光年,移民是不可能的了。但科學家表示,發現這種“盜版地球”的重要性在于其環境系統很可能支持生命的形成和誕生。這也是下一步尋找外星生命甚至外星文明的替代方案。科學家認為,在這些宜居的行星上,可能有一些更接近我們的文明。它們要么被毀壞要么比我們還低級,也許是因為我們無法相互聯系因素所在。但是有一天人類將有辦法獲得關于這些行星的更詳細信息,并確定它們是否已經培養出文明。
來源: 旅行密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