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病、腫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殺手”,然而人們對于帕金森病卻知之甚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稱“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癥或柏金遜癥,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后發病。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也可在兒童期或青春期發病。50%~80%的病例起病隱襲,首發癥狀通常是一側手部的4~8Hz的靜止性"捻丸樣"震顫。
據統計,在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目前帕金森病已成為了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我國中老年人的又一常見病,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質量。
| 帕金森的病因
迄今為止,帕金森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傾向于與年齡老化、遺傳易感性和環境毒素的接觸等綜合因素。
1、年齡老化。帕金森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40歲以前發病少見,提示老齡與發病有關。研究發現,自30歲以后,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脫羧酶活力,紋狀體多巴胺遞質水平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然而,僅少數老年人患此病,說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經元蛻變不足以致病,年齡老化只是本病發病的促發因素。2、遺傳易患性。近年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曾發現a共同核素基因的Alα-53THr突變。但以后多次未被證實。
3、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了大腦的神經元。
4、嗜酒、外傷、過度勞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也是致病的危險因素。一位平時愛笑的人突然總板著臉不笑了,平時很穩健的人突然出現手抖頭搖等癥狀的話,就一定要留意是否患上帕金森了。
5、家族遺傳性。醫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
|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
1、靜止性震顫約70%的患者以震顫為首發癥狀,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精神緊張時加劇,入睡后消失。手部靜止性震顫在行走時加重。典型的表現是頻率為4~8Hz的“搓丸樣”震顫。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勢性震顫。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的一只手經常抖動,越是放著不動越抖得厲害,干活拿東西的時候反倒不抖了。遇到生人或激動的時候也抖得厲害,睡著了就不抖了。”
2、肌強直檢查者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干時可覺察到有明顯的阻力,這種阻力的增加呈現各方向均勻一致的特點,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為“鉛管樣強直”。患者合并有肢體震顫時,可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轉動齒輪,故稱“齒輪樣強直”。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的肢體發僵發硬”。
3、運動遲緩運動遲緩指動作變慢,始動困難,主動運動喪失。患者的運動幅度會減少,尤其是重復運動時。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運動遲緩可表現在多個方面。面部表情動作減少,稱為面具臉。說話聲音單調低沉、吐字欠清。寫字可變慢變小,稱為“小寫癥”。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細動作可變的笨拙、不靈活。行走的速度變慢,常曳行,手臂擺動幅度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步距變小。因不能主動吞咽至唾液不能咽下而出現流涎。夜間可出現翻身困難。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常常將運動遲緩誤認為是無力,且常因一側肢體的酸脹無力而誤診為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因此,當患者緩慢出現一側肢體的無力,且伴有肌張力的增高時應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早期患者的典型主訴為:“我最近發現自己的右手(或左手)不如以前利落,寫字不像以前那么漂亮了,打雞蛋的時候覺得右手不聽使喚,不如另一只手靈活。走路的時候覺得右腿(或左腿)發沉,似乎有點拖拉。”
4、姿勢步態障礙姿勢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患者不易維持身體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患者典型的主訴為 “我很怕自己一個人走路,別人稍一碰我或路上有個小石子都能把我絆倒。”姿勢反射可通過后拉試驗來檢測。檢查者站在患者的背后,囑患者做好準備后牽拉其雙肩。正常人能在后退一步之內恢復正常直立。而姿勢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要后退三步以上或是需人攙扶才能直立。帕金森患者行走時常常會越走越快,不易止步,稱為慌張步態。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經常越走越快,止不住步。”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凍結現象,表現為行走時突然出現短暫的不能邁步,雙足似乎粘在地上,須停頓數秒鐘后才能再繼續前行或無法再次啟動。凍結現象常見于開始行走時(始動困難),轉身,接近目標時,或擔心不能越過已知的障礙物時,如穿過旋轉門。患者典型的主訴為:“起身剛要走路時常要停頓幾秒才能走的起來,有時候走著走著突然就邁不開步了,尤其是在轉彎或是看見前面有東西擋著路的時候”。
5、非運動癥狀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顫和行動遲緩等運動癥狀外,還可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疲勞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癥狀。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感覺身體很疲乏,無力;睡眠差,經常睡不著;大便費勁,好幾天一次;情緒不好,總是高興不起來;記性差,腦子反應慢”。
6、眩暈或暈倒
從椅子上站起來時會感覺眩暈。這是低血壓的表現,可能與帕金森病有關。偶爾出現幾次這樣的情況或許很正常,但如果經常出現就應該看醫生了。
| 預防帕金森病的一些方法
1、加強體育運動及腦力活動是預防和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延緩腦神經組織衰老。鍛煉時,應選變化較多、比較復雜的運動形式,對于延緩運動功能減退,很有好處。
2、避免或減少應用奮乃靜、利血平、氯丙嗪等誘發震顫麻痹的藥物。
3、避免接觸有毒化學藥品,如殺蟲劑、除草劑、農藥等。
4、避免或減少接觸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毒的物質,如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錳、汞等。
5、防治腦動脈硬化是預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臨床上要認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
| 積極進行物理治療
研究顯示,在一般藥物治療基礎上,合理選用物理治療方法,同時積極進行運動功能訓練(合理的運動訓練能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平衡性、靈活性及肌力),能幫助帕金森病患者控制或減輕癥狀,重建自信。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現因跌倒造成意外損傷,如骨折等;很多患者會懼怕跌倒而盡量避免運動,甚至避免步行。這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并加快病情進展,物理治療能幫助患者克服對運動的恐懼,提高生活質量。
(圖片源自網絡)
來源: 吉林科普微窗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