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婦孺皆知,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而鴉片戰爭的戰敗代表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一段歷時百年的屈辱史。有的網友就問了:“那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吸過毒嗎?”針對這問題,就看他怎么定義這個毒品了,比如五石散之流也算的話,那吃丹藥也算是吸毒了......

不過,如果他說的毒品是只由罌粟提煉的鴉片的話,是有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罌粟在中國的歷史。

01,罌粟傳入

罌粟栽培技術于公元 7世紀末或8世紀初傳入中國,在唐代, 罌粟的利用價值主要限于花卉觀賞;到了宋、遼、金、元時期,罌粟的醫藥功能得到醫家高度重視和廣泛使用。

證據如下

《舊唐書 》卷 198,列傳 148:“乾封二年 (667), (拂菻國國王 )遣使獻底也伽。”

拂菻,舊稱“大秦”,即東羅馬帝國。

底也伽是Theriaka的音譯,是一種治療痢疾的特效藥物,其中含有鴉片的成分。

但是單純的把這個作為鴉片輸入,證據太單薄。所以大家更傾向于傳入的是種植技術。

唐代詩人郭震(656 ~ 713)寫的:

《米囊花》

開花空道勝于草,結實何曾濟得民。

卻笑野田禾與黍,不聞弦管過青春。

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查閱到的中國最早的關于罌粟的種植記載。米囊花是罌粟的別名。

02,鴉片輸入及流傳

鴉片輸入中國始于公元15世紀下半葉(明成化年間 ),在明代,鴉片的醫藥功能得到了積極利用,到清代,隨著混合煙草吸食方法的發明和傳播,鴉片開始被濫用,成為危害社會的毒品。

證據:

最早出現記錄鴉片信息的是一本名為《蟫精雋 》的書籍。作者在其第十卷“合甫融”一條中這樣寫道:“海外諸國并西域產有一藥,名‘合甫融,中國又名鴉片。若沒藥,而深黃,柔韌,若牛膠焉。味辛,大熱,有毒,主興助陽事,壯精益元氣。”

這明確證明鴉片已經在明朝流傳,而且其來源是海外諸國并西域,也就是阿拉伯人和歐洲等地。

并且,作者描述了當時人們對鴉片的認識,顯示了鴉片這個時候已經開始流傳了。

03,鴉片的毒性

重說三:這是《蟫精雋》作者的看法,鴉片毒性很大:

性藥——方士房中御女之術,多用之。

養生——又能治遠年久痢,虛損元氣者,往往服不三數分。

治病——多服,能發人疔腫、痛疽、惡瘡,并應熱疾。

副作用——而其性酷烈,甚于硫磺、丹砂,熱燥猛于蘇合油 、附子,自仙靈、脾瑣陽、陽起石、丁香、鹿茸、龍骨、兔絲,而下功皆不及也。

流行——成化癸卯,嘗令中貴出海南、閩浙、川陜,近西域諸處收買之 (這是皇帝要這東西)。

價值——其價與黃金等。

04,清朝的鼎盛和悲劇——圓明園

英國為了改變貿易逆差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毀滅人種”的方法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滿足他們追逐利潤的無限欲望。鴉片貿易給英國資產階級、英印政府、東印度公司和鴉片販子帶來了驚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優勢,使中國由二百多年來的出超國變成入超國。“鴉煙流毒,為中國三千年未有之禍”。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鴉片輸入嚴重敗壞了社會風尚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煙毒泛濫不僅給中國人在精神上、肉體上帶來損害,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生產力,造成東南沿海地區的工商業蕭條和衰落

請牢記一個容易記錯的歷史。

正是因為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不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毀了圓明園!

其他常見毒品如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可卡因等由于對提純技術有要求,因此出現較晚。

最后,重說三:

堅決不要吸毒!

堅決不要吸毒!

堅決不要吸毒!

本文重點引用文獻:

王宏斌,罌粟傳入中國及其在古代的醫藥價值析論,廣東社會科學 2009年第 5期

吸毒上癮有多難戒?- 毒品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