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等4項食養指南的通知》,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發展傳統食養服務,預防和控制我國人群慢性病發生發展,編制了《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該4項食養指南旨在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優勢,將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提供食譜套餐示例和營養健康建議,提升膳食指導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近期小編將與大家一起分享這4份最新出爐的食養指南,跟著小編一起學習吧~

一、《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以下簡稱《指南》)的制定以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為出發點,為預防和控制我國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的發生發展,幫助兒童青少年培養健康飲食習慣,提高營養健康水平,發展傳統食養服務等提供科學指導。《指南》制定的意義在于:一是充分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各方優勢,將食藥物質融入合理膳食中,輔助預防和改善生長遲緩。二是針對不同地區、 不同季節等編制食譜示例、提出食養指導,提升膳食指導個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據現代營養學理論和相關證據,以及我國傳統醫學的理念和調養方案,推動中西醫結合,傳承傳統食養文化,切實推進食養服務高質量發展。

二、《指南》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指南》制定的依據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 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相關要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要鼓勵發展傳統食養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兒童醫療保健服務中的作用。《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制定符合我國現狀的居民食養指南,引導養成符合我國不同地區飲食特點的食養習慣,開展針對兒童的食養指導,提升居民食養素養。

三、《指南》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指南》以營養科學、中醫食養理論、食物和健康關系證據的文獻研究為依據,參考國內外相關指導原則、指南、標準、典籍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專家意見,確定指南體系框架,并對內容進行反復的專家論證,以保證科學性。二是協調一致性原則。《指南》制定過程中,對我國現行食品相關法律、法規、管理規定等進行梳理,確保與各項要求協調一致。三是公開透明原則。《指南》的編制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和社會團體等多方面的意見。四是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南》制定充分考慮我國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現狀、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提出食養原則和建議,并結合不同證型人群、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特點列出可供選擇的食物推薦、食譜和食養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據具體情況參考選用。

四、國內外相關共識、指南和標準等情況如何?

國內外關于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的食養指南較少。本指南參考了《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學生餐營養指南》(WS/T 554—2017)、《學齡兒童體重管理營養指導規范》 (T/CNSS 011—2021)、《兒童體格發育評估與管理臨床實踐專家共識》,2017年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發布的《兒童生長遲緩的識別和管理》指南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循證醫學證據和專家共識,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內的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方案建議。

五、《指南》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指南》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的特點,給出了食養原則和建議,在附錄中詳細描述了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的食物選擇和食養方舉例,不同證型食藥物質推薦,以及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食譜示例和常見食物交換表等工具。其中,每個地區至少列舉了3天的食譜(含食藥物質)。

六、《指南》發布后如何使用?

《指南》主要面向基層衛生工作者(包括營養指導人員)、2~17歲兒童青少年的家長和校醫等,為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的輔助預防和改善提供食養指導。鼓勵基層衛生工作者(包括營養指導人員)結合工作需要及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參考《指南》指導輔助預防和改善生長遲緩。《指南》主要針對膳食營養相關的生長遲緩(如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等),而不是食物過敏、特發性矮小癥、生長激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慢性系統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生長遲緩,相關患者請在醫師和營養指導人員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合理膳食。《指南》為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的食養指導,不可替代藥物治療。

七、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食物選擇應全面、均衡、多樣。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規律,能量和營養素攝入充足。每餐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類及以上;每天食物種類達到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尤其應重視選擇高營養素密度食物。魚蝦類食物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密度較高;深綠色葉菜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密度較高;蛋黃是多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磷、鐵、膽堿等,也是營養素密度較高的食物之一。同時,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可針對不同證型選用食藥物質。

八、《指南》中的食養方如何使用?

食養方中選用的食藥物質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食用方法可以參照《指南》中食養方的用法用量,有相應癥狀的兒童青少年可以食用至癥狀改善或消失。《指南》中的食養方是以8歲的學齡兒童為例,結合臨床常見的問題列舉食養方及份量供參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兒童青少年份量不完全一致,癥狀的輕重以及生長發育的程度均會影響食養方的份量及服用頻次,建議在醫師、 營養指導人員等專業人員指導下選擇食養方及食用時間,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九、如何參考《指南》中的食譜示例,合理搭配生長遲緩兒童青少年的日常膳食?

《指南》中提供了8歲學齡兒童3天的帶量食譜示例,使用者可根據附錄中的《常見食物交換表》將其中的部分食5物替換為同類食物,即可設計出多種食譜,如大米可以換成小米,雞肉可以換成鴨肉,豬肉可以換成牛肉,魚肉可以換成蝦肉等。例如西北地區冬春季食譜 1,晚餐中的白菜粉條燉豆腐,可以換成小白菜粉絲炒豆腐皮或奶白菜粉條燉豆腐,只需記住同類食物互換即可。其他年齡段兒童青少年可以根據《指南》中不同年齡段各類食物建議攝入量進行適當調整。

本平臺科普內容獲中國科協科普部2022年度推動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項目“全國學會科普能力提升項目-康復科普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資助

來源: 中國康復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