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說起生命起源,基本上婦孺皆知,誰不知道地球生物起源于同一個物種?誰不知道達爾文進化論?然而,這個著名的生物結論,很大程度上,是難以證明的。

那進化論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為什么難以證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01,科學家如何研究進化?

一般研究進化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種叫做微觀進化。微觀進化就是以DNA為研究對象,我們通過對DNA進行測序,然后序列比對和分析從而得出DNA在進化上的相似或者差異,也就是同源性之類的。這是目前生物學里的基本模式之一,簡言之,我們認為,物種親緣關系越近,他們在基因上的同源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

有什么應用呢?太多了。為什么判定現代人類來源于非洲?親子鑒定是怎么做的?曹操是怎么鑒定的?這些都是依據這一理論。

第二種叫做宏觀進化。宏觀進化主要是以化石為研究對象,所以,古生物學,雖然帶著生物的名字,但在很多學科里把它歸到了地質學上。

這類發現大家熟悉的比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了,侏羅紀等等。

當然,這兩個并非絕對對立,很多人都是雙修。比如我們現在做進化的時候,特別是分子人類學,基本上是挖掘了古代人殘存的骨骼,然后提取DNA來檢測,并進一步推測他們的行走路線(10萬年到現在的尺度)

02,兩類研究存在的問題

然而,不知各位看到這里,有沒有發現二者存在的問題?兩個字“材料”。

做微觀進化的,需要DNA,然而DNA非常容易降解,基本上幾十年就蕩然無存了,這使得我們在研究的時候,依賴的大部分是現存的物種DNA。這意味著,我們研究結論大部分屬于推論!各位了解科學和邏輯的就知道,我們的推論,的確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可靠的,然而,缺乏驗證以及無限推論,如何證偽,這是個大問題。甚至,我們推論錯誤都完全可能,特別是在時間尺度計算上。

比如,我們推測3300萬-2400萬年前,從舊世界的猴子(狹鼻次目)中產生了猿。但是這個時間尺度太大了,接近1000萬年,而我們現代人出現才幾萬年。

做宏觀進化的,需要依賴化石。而化石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這東西的形成需要很多特殊的條件,大部分生物無法形成化石,而且這個形成也是極其漫長,存在太多的偶然性了。這就導致,我們可以大致上推測出某些進化過程,比如無脊椎動物到有脊椎動物,然而,再細一點,別說物種了,連科都懸。

雖然有部分古老的DNA,比如某些冰凍的病毒或者尸體,但這只是一小部分,于事無補,而且年代太近,再古老的,就沒辦法了,比如我曾經回答過一個關于三葉蟲的內容,就是三葉蟲是否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可以說人都是從三葉蟲進化而來的嗎?- 自然科學。

我的回復是這樣的:

由于我們無法獲取三葉蟲DNA,所以不能確定。而查詢古生物學研究發現:三葉蟲生存的時期是在寒武紀,時間是距今5.4-2.4億年,是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而這個時期,地球上已經出現了已經出現了脊椎動物魚類,可以說,二者是同時期的,魚類是我們的直系祖先,三葉蟲最多是我們的親戚。那么是否可以否定三葉蟲是我們的直系祖先了?嚴格意義上,不能,雖然同時代存在了脊椎動物,但你依然無法否定這個時代無脊椎動物繼續進化成為有脊椎的可能性。

以上是進化上的問題。

03,化學模擬問題

雖然1953年米勒-尤列實驗在模擬早起地球實驗的時候,發現生成了氨基酸。

但是這個問題依然存在:
第一,模擬,我們無法獲取真實的地球最初環境
第二,氨基酸形成過程中,實驗室提供了穩定的電流,以及相對穩定的溶液配方,而這個是無法得知最初情況的
第三,未形成蛋白質和核酸(一堆沙子不等于一棟大廈)

相信不少人閱讀過《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也提出了一些假說,包括復制基因的關鍵一環。然而依然如此,這,屬于假設,就像文中舉的例子,能否可以把一堆原子搖啊搖,最后搖出一個人來?概率上應該無限接近于0吧。同樣,第一個生命的出現,概率類似。

此外,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于,生命的源頭到底是什么?蛋白質?核糖核酸(RNA)?還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現代的推測之一是,生命起源于RNA,因為,RNA可以獨立的執行DNA和蛋白質(比如核酶)的功能,但是這個假說的漏洞之一就是RNA結構太過復雜了。

最后,生命是單起源還是多起源,甚至是否存在外來生命(不一定是生命,可能是某些有機物),這些都需要去慢慢地驗證。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