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平臺錄入并發布陜西漢中洋縣朱鹮數據,供參考及下載。
攝影:郭耕
據悉,綠會專家郭耕先生于2023年1月23日在陜西洋縣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并記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鹮。
朱鹮(英文名:Crested Ibis,學名:Nipponia nippon),是鵜形目鹮科朱鹮屬的鳥類。古稱朱鷺、紅朱鷺,朱鹮系東亞特有種,珍稀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鹮為雄雌同形同色的鳥類,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喜歡棲息在高大的喬木頂端,在水田、沼澤、山區溪流附近覓食。朱鹮在日本、俄羅斯、朝鮮三個國家已經被宣告滅絕。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國家,分布在中國黑龍江,南至安徽、浙江,西到甘肅中部。
朱鹮受到生存環境惡化、天敵威脅和自身生物學性質的影響而瀕危。由于適合朱鹮筑巢的高大喬木遭砍伐,以及適合朱鹮覓食的水田大面積改造為旱田,本物種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收縮,另外越來越廣泛使用的農藥也威脅了它們的安全;朱鹮種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個野外種群,一旦爆發疫情很容易造成種群滅絕,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與抵御天敵的能力較弱也是造成本物種瀕危的重要原因。1986年在中國林業部的支持下,陜西省政府在洋縣成立“陜西朱鹮保護觀察站”專門負責朱鹮的保護與研究。從1993年至2003年,在陜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個朱鹮保護地。
朱鹮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圣鳥,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在皇室某些重要儀式里,朱鹮羽毛是必不可少的供奉。時至今日,朱鹮色仍然是日本人民十分喜愛的顏色。日本國內人工飼養的最后一只朱鹮于2004年死去,自此日本血統的朱鹮全部滅絕。1998年后中國分數次向日本贈送朱鹮,使這一珍貴鳥種完全擺脫滅絕危險。
在我們國家的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拯救中,朱鹮是最為可圈可點的范例,從1981年劉蔭增教授發現僅7只,到去年全國已恢復到9000只,輝煌成就,舉世矚目!
公民科學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重要貢獻者。中國綠發會通過GBIF數據平臺,來助力推動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努力。
數據下載地址: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023129302
素材:郭耕
整理:Sara
審核:Daisy
編輯:Pierre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