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一直在不停地進步,而作為目前地球主宰的人類,我們自身有在進化嗎?如果有的話,和5000年前的人相比,現在的人又有哪些進化呢?
5000年前,大概是新石器時代末期,跟現在相比有明確進化證據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下面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人類自身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哪些明顯的進化。
01,人類走出非洲后的線粒體進化
簡單地說,這10萬年中,我們人類不斷的走向世界,而走向過程中,我們的線粒體mtDNA也在隨著突變,并忠實的記錄下了各個群體。
目前,已經可以分M 和N兩大支系.N支系包括了所有西部歐亞特異的單倍型類群(H、I、J、K、T、U等),東亞特異的(A、B、R9、N9 等)單倍型類群以及大洋洲特異的 P 單倍型類群。M 支系下游的譜系分布在東非(M1)、南亞(M1-M6)、大洋洲(Q/M12)和東亞(C、D、G、M7、M8、M9 等)的人群中。大體上,是這樣一個分類圖
02,膚色基因OCA2的進化
該基因上的一個位點突變(rs1800414, His615Arg)由于建立者效應(founder effect,建立者效應_百度百科)而導致了東亞人膚色偏白,進化尺度在10000年前出現,并進一步純化。
ps:建立者效應俗話解釋就是祖宗會決定后代,打個比方,你祖先是黃種人,由于地理生殖隔離,最后,他的后代基本上都會是黃種人(當然是一定時間內嘍)
圖:膚色突變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深藍色=黑,黃色=白)
03,能量攝取(APOE等)
這個基因是載脂蛋白,上面的基因分型是一個近期進化事件。APOE分為2,3,4型三種類型,由于人類飲食習慣巨大變化,特別是近期的食物結構變化,導致這三種分型的比例也隨之改變。
3型是中間型,大概漲了70%,2型是有益型,可以少量攝入脂肪,大概是15%,4型是危害性,大概是15%,這三者在不同群體的變化十分明顯。其中,4型的人的老年癡呆癥的比例要比2型高4倍以上
04,狐臭 ABCC11基因
這是一個典型的遺傳漂變,狐臭部分是由第16號染色體中部的ABCC11基因決定的,而人類進化過程中,東亞人祖先恰好在該基因538位堿基發生了突變,而且,由于期間,這個群體足夠小,所以這個位點都是純合,而且,他們沒跟其他具有該突變的位點發生基因交流(啪啪啪),于是,最后越來越純,到了現在,狐臭在東亞反而是一種少數現象。
圖:去除狐臭的突變型基因在全世界的分布(黑色=狐臭型,白色=突變型)
05,其他可能存在進化過程的包括
當然了,還有其他可能存在進化過程的,包括:
1,智齒的退化-飲食模式的變化,現在大概已經有30%的人已經不長智齒了
2,體毛的變少-主要是人類采用樹皮—纖維和蠶絲—棉花—化纖等進程的緣故
3,尾椎骨的退化—這個自己摸一下就知道了
4,y染色體的退化-請參考我的另一個答案“人類停止進化了么?- 知乎用戶的回答”
5,抗病基因的進化—這個主要是因為大規模的流行病發生的緣故,比如著名的黑死病起到了客觀的篩選過程。
06,說一下進化
第一,進化不一定是好的,進化本身是不存在對錯的,只是有些不適應被淘汰了。所以,千萬別覺得進化是好事
第二,進化的尺度非常廣,一般來說,一個基因的進化,大概是百萬年以上的尺度,也就是說,你要想讓一個基因失活或者增加新基因,至少是幾十萬年。
第三,進化并非一蹴而就,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的。比如,提到的膚色基因OCA2,這個基因長度是34萬,而目前一個突變就導致了膚色的巨大分化,大概是1萬年,所以,要想把這個基因全變掉,時間那是有的等了。當然嘍,基因上并非所有位點都一樣重要。外顯子,尤其是編碼區是最重要的,因為要編碼蛋白,所以難以突變,而內含子之類的就容易突變。
最后,以上只是非常明顯的痕跡。事實上,你跟你父母的基因不一樣,本身就是一種進化。只是,這個進化太小了而已。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