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美酒和佳肴,往往相伴而行。春節,各色菜式輪番登場,自然也少不了酒水助興。在一聲聲“吃好、喝好”之中,到底怎么才能“喝好”呢?
哪些人不能喝酒? 首先,慢性病患者,最好不要喝酒。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屬于代謝性疾病,跟生活方式關系密切。它們可以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比如中風、急性心肌梗死;而2019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喝酒會進一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其次,孕婦、未成年人,最好不要喝酒。懷孕期間飲酒,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引起胎兒智力障礙等問題。未成年人正在長身體的時候,代謝酒精的能力較差。研究顯示,25克酒精,也就是一茶杯左右的高度酒,便有可能引起兒童死亡。
最后,新冠相關人群,也最好不要喝酒。打疫苗期間喝酒,可能干擾免疫系統,進而影響抗體的產生;治療期間,退燒藥、抗生素可以與酒精相互作用,輕則加重副作用,重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即使康復期,也要注意一些——大病初愈,身體需要各種營養元素,酒精卻會影響鋅、維生素C、維生素B1等營養元素的吸收。
喝多少算合適? 看到這里,肯定有讀者會問:對于普通成年人來說,喝多少算合適呢?2016年出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男性每天飲用的酒精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2022年,中國營養學會對此進行了更新:不論男女,每天都不要超過15克。從數量變化,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營養學家們對酒精的態度。
這里的“15克”,指的是純酒精的質量。換算一下的話,對于啤酒,大概相當于一罐;對于紅酒,大約為一杯;如果用小酒杯喝中度數白酒,兩杯就差不多了。
怎么算喝多了? 酒精對人體的作用,大致可以分為兩步:首先,經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刺激循環系統;接著,隨血液循環進入大腦,作用于神經系統。更具體一點說,酒精對神經系統的作用,又分為兩步,先興奮后抑制。
酒精代謝
正因如此,喝酒之后,很快會感到渾身發熱,這不是身體產熱增加,而是血管在酒精作用下擴張,使皮膚感受器產生錯覺;接著會變得話多、魯莽,好像勇氣倍增,其實,精細操作能力已經受到影響,最好就此停下;等到抑制期,說話口齒不清,呼吸變慢或者不規律,身體就處于酒精中毒邊緣了。
酒精中毒,一方面可以干擾代謝,導致有害物質在體內堆積;另一方面,繼續干擾神經系統,引起昏迷、呼吸衰竭,嚴重時,便會引起死亡。
所以,跟親友相聚時,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面色發青或者發白,意味著身體熱量不足;口齒不清、自制力下降,意味著已經進入了神經抑制期;而呼吸變化,比如,呼吸次數少于每分鐘8次,或者兩次呼吸之間的間隔超過10秒,是最需要警惕的跡象。
喝多了怎么辦? 酒精中毒的“知名度”不高,影響卻非常大。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的研究顯示,每年至少有數千起酒精中毒,1月過年期間是高發期;深圳市的研究則顯示,酒精中毒的病例數幾乎逐年上升,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時候。
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現
遇到親友喝多了,正確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盡量讓飲酒者舒適。準備點厚衣服、小毯子,幫助他們保溫;準備一些白開水,以免他們口渴。第二,盡量讓他們坐著、保持清醒,如果他們要躺下,一定要讓他們側著身體躺。平躺、俯臥,嘔吐物有可能進入呼吸道,進而引起窒息。第三,最好派個人,專門在邊上陪著。如前所說,過量飲酒會引起神經系統抑制,讓醉酒者失去自救、呼救的能力。
總之,喝酒雖是小事,卻可能引起大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對此有些了解,做到盡興而不傷身。
參考文獻:
[1] MILLWOOD I Y, WALTERS R G, MEI X W, 等.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 500 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J/OL]. The Lancet, 2019, 393(10183): 1831-1842. DOI:10.1016/S0140-6736(18)31772-0.
[2] Alcohol poisoning[EB/OL]//nhs.uk. (2017-10-17)[2023-01-11].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lcohol-poisoning/.
[3] JIANG H, ROOM R, HAO W. Alcohol and related health issues in China: action needed[J/OL].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5, 3(4): e190-e191. DOI:10.1016/S2214-109X(15)70017-3.
[4]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M/OL]. 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年: 2022-4-1, 2022[2023-01-1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885945/.
[5] 中國營養學會編.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M/OL]. 科學出版社, 2015[2022-11-28]. http://book.ucdrs.superlib.net/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30071716&d=CAE07AF527CC94602D23EAC3794EBFD6&fenlei=1604050103.
[6] 塔尼婭·奧爾特曼.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7版)[M/OL]. 唐亞 等, 譯.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原作名: Caring for Your Baby and Young Child, 7th Edition: Birth to Age 5, 2020[2023-01-1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218443/.
[7] 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4, 23(02): 135-138.
[8] 何艷;徐騰達;吉栩;王厚力; 北京地區急性酒精中毒發病規律研究[J]. 第八屆亞太醫學毒理學大會暨全國中毒控制與救治論壇(2009)論文匯編, 2009: 199-205.
[9] 孟金銘, 溫瑩, 周強, 等. 2013-2017年深圳市120急救酒精中毒患者流行病學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9, 46(16): 2910-2913.
來源: 蝌蚪五線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