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圖書館翻看海洋動物相關的科普書籍時,被一種憨態可掬的海洋古老精靈深深吸引了,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海龜。
海龜可謂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動物了,從古至今,它不斷走進我們的視野。從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的東海龍宮龜丞相,到如今動畫片里的“憨八龜”、“雙面龜”等等動畫形象,這些生動有趣的角色充分說明了人們對海龜的喜愛。然而,我們真的了解海龜和它們所面臨的困境嗎?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海龜的祖先早在兩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叫做半甲齒龜。半甲齒龜在經歷了不斷的演化后,逐漸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海龜。受到種類不同、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海龜們的壽命約為幾十年到一百多年,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壽命最長的海龜可達152歲。大部分海龜都生活在亞熱帶近海上層,除了上岸產卵的雌龜,海龜基本上終生都生活在海洋中。但海龜也是用肺呼吸的,所以時不時需要浮出海面換氣呼吸,短時間內,海龜還可以通過獨特的泄殖腔在水中獲得氧氣。海龜的食性很雜,主要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海藻等為食。
相比于我們所看到的其他陸生龜類,海龜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它們寬大扁平的前肢,船槳一樣的前肢可以幫助海龜在海中更快地移動,但同樣也讓它們在陸地上行動較為遲緩。
其次是它們標志性的龜殼。陸生龜類龜殼較為飽滿,在遭遇危險時可以將自己的頭部、四肢、尾巴縮進龜殼來保護自己。而海龜不具備這樣的本領,我們都知道流線型的身體可以幫助海洋生物們在大海中獲得更高的移動速度,海龜顯然比我們更早的明白了這個原理。千萬年來,它們將龜殼演化得比陸龜更加扁平,使整個身體盡可能的呈流線型,有利于捕獵和逃生,但這也也使得龜殼內部被壓縮的沒有任何空間,所以海龜們無法將頭部和四肢縮進龜殼中去。
(陸龜收縮示意圖)
(陸龜骨骼橫截面)
(海龜骨骼)
第三點則是海龜獨特的口腔結構。在海龜的口腔和食道內部,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倒刺。海龜進食的時候,往往一口下去會喝下不少海水,而這些海水是肯定要吐出來的,食道和口腔當中的這些倒刺,會很有效地幫助它們固定住獵物,只排出多余的海水。
(海龜口腔和食道的倒刺)
這種獨特的口腔結構本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寶貝,而在海洋垃圾漂浮的今天,卻成為了殺死它們的幫兇。海龜如同大多數海洋生物一樣,視力并不好,它們難以分辨出哪些是它們鐘愛的水母,哪些是吃下去就會喪命的塑料袋。一旦吞下塑料垃圾,食道和口腔的倒刺會將其牢牢地勾住,導致海龜無法正常進食,在痛苦中迎來生命的倒計時。
除了海洋垃圾,我們人類對海龜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此。我們都知道海龜需要在沙灘上產卵,讓小海龜自然孵化。旅游業的發展,游人如織的海灘讓雌海龜難以找到合適的產卵地;夜晚,破殼而出的小海龜會被城市中璀璨的燈光誤導了大海的方向;過量的碳排放導致全球變暖加速、海平面上上,海龜們世代傳承的繁殖地進一步減少。最直接的影響,莫過于人類的濫捕濫殺了。海龜的肉、卵、甲被制成食品和藥品,龜殼和龜皮被制成紀念品、工藝品。
(即將產卵的雌海龜)
盜獵、誤捕、過度海洋開發、污染、海龜制品非法貿易,這些因素令它們處境艱難。在全世界僅存的七種海龜當中,綠海龜種群數量持續衰退,玳瑁和肯氏龜已然極度瀕危。
2021年重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已將海龜全部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所有對于海龜的抓捕、購買、出售、運輸、持有和使用都是違法行為。除了將海龜列為國家保護動物和打擊非法貿易,我國還建立了一些海龜棲息地自然保護區,來保護海龜的筑巢地,例如廣東省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海龜保護站。
(廣東省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際上也設立了世界海龜日,鼓勵人們幫助海龜在這個星球上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下去。同時,我也希望屏幕前的小伙伴能夠積極關注并轉發海龜保護的相關信息,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海龜們艱難的生存現狀,為這古老物種的延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 廣西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