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巖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丘或山,火山噴出口是一條由地球上地幔或巖石圈到達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質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氣攜帶到高處而擴散到幾百或幾千公里外的地方。很多人喜歡將火山類比為地球的青春痘,說明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的確如此。
首先,二者的出現是活力的象征。火山噴發是由于地球內部的活動,巖漿的噴出所致,表明地球還很活躍,如果沒有了火山,也意味著地球將走向死亡,像現如今的火星、月球;再來看青春痘,青春痘主要好發于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人體內雄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并產生大量皮脂。
第二,分布區域有規律;地球上火山的分布非常有規律,自板塊構造理論建立以來,很多學者根據板塊理論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認為大多數火山都分布在板塊邊界上,少數火山分布在板內,地球上已知的活火山共約5百多座,集中在以下幾個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帶、洋脊火山帶、地中海-印度尼西亞火山帶、紅海沿岸與東非火山帶。其中環太平洋火山帶,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的是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萬余公里,呈向南開口的環形構造系。
環太平洋火山帶也稱環太平洋火環,據史料記載這里占全球現代噴發的火山的80%。大洋中脊也稱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從北極穿過冰島,到南大西洋,向南繞非洲的南端轉向NE方向與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陸北端與東非裂谷相接。向南繞澳大利亞東去,與太平洋中脊南端相接,向北延,又進入北極區海域,總長8萬余公里,成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大洋內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帶上,人們稱其為大洋中脊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多集中于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蘭島,經冰島、亞速爾群島至佛得角群島,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噴發的產物;青春痘也類似,并非全身都長痘痘,一般面部和背部高發,尤其面部。在臉上也不均勻,也有高發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T區,包括額頭,鼻子及鼻翼兩側,這幾個面部區域的共同特點就是,分布大量的毛囊皮脂腺,是臉上最愛出油的地方。
還有最后一點就是,二者的形狀非常類似。二者都呈現出丘狀凸起,火山噴發之后,往往會形成一系列火山地貌,如火山錐、火山口和火山湖,例如我國的長白山,有大名鼎鼎的五大連池;青春痘也類似,當我們把其中的膿性分泌物擠出之后,皮膚表層會凸起,留下疤痕,可能需要好好護理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這就是為什么說火山是地球的青春痘。
作者:董漢文
來源: 星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