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當中非常特殊的一顆星球,因為海洋的面積占到了地球表面的71%,它被譽為是一顆藍色星球。據統計,地球上一共有13.86億立方千米的水,其中海水占到地球總水量的96.5%,也就是13.37億立方千米,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讓人難以理解。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做一個簡單的類比,假如我們把地球上的海水全部都收集起來,形成一個球體,那么這個球體的直徑就有1367千米,這個就相當于是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卡戎那么大。不過可惜的是如此廣闊的海洋,由于它的高鹽度,并不能被人類所直接利用,比如說飲用或者灌溉。海洋中的鹽之多,可能超過了你的想象。如果你把它均勻的分布在地球所有的陸地上,它相當于40層樓高的巖墻。也因此有些朋友說海水要是能夠變成淡水該多好,那么假如海水真的能夠變成淡水以后,地球會發生什么呢,真的會像大家所期望的那么好嗎?這還真不是。

有這么幾點理由,首先這對海洋生物而言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據統計,全世界已知的海洋魚類有15,000余種,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科學家估計實際的海洋生物種類約有210萬種,海洋生物已經適應了海洋中的咸水環境,假如海水變成了淡水,那么勢必會造成海洋生物的大規模滅絕。咸水魚和其他海洋生物進化到能和鹽水來保持水分并且能夠去除多余的鹽分,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可以這樣做,但能夠排除多余鹽分對在海洋生存是至關重要的。有些物種,比如說鮭魚可以同時適應在淡水和咸水之中的生活,但在大多數的咸水物種都會滅絕。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它會影響我們的天氣和溫度。海洋生物的滅絕會造成空氣當中氧氣含量的下降,這是因為海洋當中的藻類植物制造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氧氣,這就包括水下的藻類,它們占地球光合作用的一半,而光合作用在為地球提供了氧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植物將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我們可以呼吸的氧氣,因此假如沒有藻類,不僅僅是大氣中的氧氣會更少,而且大氣當中還會保留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加劇溫室效應,使得地球上某些地區會變得難以忍受的炎熱。

第三個原因,它還會影響到整個地球系統對流,系統對流可以幫助來自赤道的溫水向北移動,而來自北方的冷水則是南方較熱的地區降溫產生的。溫暖的海水可以攜帶更多的鹽,所以密度大的海水下沉的會更低,而溫度低的海水則會在上面流動,沒有鹽整個過程就會崩潰,地球的兩端會結冰,而赤道附近的天氣會更加惡劣,颶風會更頻繁,也會更致命。

想象一下,如果光合作用明顯減少,氣候不是極冷就是極熱,那樣的話我們的世界將不再支持現在多樣化的生命,整個食物鏈將會崩潰,大部分物種將會滅絕,我們人類當然也不例外。

作者:董漢文

來源: 星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