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青藏線還是川藏線沿線,都有一種非常值得欣賞的自然景觀,那就是冰川,許多人對冰川的分布有很多誤解,因為只有新疆西藏才有冰川,其實中國有很多冰川,隱藏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祝葉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冰川。首先先簡單了解一下全球冰川的分布,冰川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地球上繼海洋之后最大的天然水庫,目前地球上96.6%的冰川是大陸冰川,主要位于南極洲和格陵蘭,而其他地區,發育在高山上的冰川則稱為山岳冰川,山岳冰川面積居世界前三位的國家,其次是加拿大美國和中國,而在中低緯度帶66%的冰川分布在亞洲,中國獨占30%,可以說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帶冰川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中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

第三級是除南北兩極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區,如果我們打開中國現代冰川分布圖,就可以發現中國的冰川分布范圍極為廣闊,北抵中俄盟三國交界的有一方,南至與印度,尼泊爾和不丹接壤的喜馬拉雅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云南的玉龍雪山冰川,是中國乃至亞歐大陸最南的冰川區。

那么冰川對地球環境和人類有何作用?首先要知道的是冰川的形成與發育,取決于地形條件和降水氣溫的組合,冰川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儲存了極其豐富的冷能資源,在氣候寒冷的情況下,冰川會吸收和儲存更多的冷能,而當氣候變暖時,冰川本身會及時的釋放出冷,能用于調節和減緩氣候的快速變暖,因此許多學者都認為冰川在氣候系統中,扮演著調節氣候的角色。不僅如此,冰川還會以固體水的形式將水域庫存,這就深刻影響著地球上的水文循環,同時還能影響局地的小氣候和生態環境。以中國為例,中國主要的大江大河都有冰川如水的補給,尤其是西北干旱區的水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冰川融水,是當地維持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之一,作用極為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長江眾多河流湖泊,水源補給主要來源之一就是冰川,冰川消融區能保持徑流的補給,而當消融退縮到拐點,甚至是完全消失的時候,失去冰川的水量調蓄功能,河湖來水就會銳減,這就給江源地區帶來草地沙化,水土流失以及生態惡化等風險。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冰川退縮,日益加劇最大的威脅,有科學研究就發現,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冰川在波動中,呈穩定持續后退的總趨勢,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則出現加速退縮的趨勢,在中國冰川的數量也在急劇的減少,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與第一次冰川編目的數據進行了一個對比,結果發現冰川的總面積減少了18%左右,每年減少的面積,達到了243.7平方公里。

而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冰川消融退縮具體會帶來哪些影響,首先要知道的是冰川面積的減小,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冰量的變化反映了,冰川水資源的損失,冰川在消融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固體冰轉變為液態水流,入江河補給河流,而在消融的初級階段,融水的增加會匯集河流與下游的干旱區,這就有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但在冰川大量相融到中后期,隨著一些較大冰川的減小,和中小冰川的消亡,冰川對河流的補給將會急劇減少,這就直接影響到流域的水資源量,進而導致水資源危機,而強烈的冰川消融還會導致冰崩的發生,2016年和2018年,我國西藏地區就發生了多起冰崩事件,這就敲響了應對冰川消融的白色警鐘,不僅如不僅如此,我們都知道災害并不是單純的發生,它容易誘發多種次生的災害,進而形成災害鏈,從而延長災害的時長和放大災害的后果。

冰川一直處于變化中,之所以現在更受到關注,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加速了冰川的變化,并使得冰川災害在逐年的增加,目前人類阻止氣候變暖的能力有限,阻止冰川融化的能力則更加有限,但科學家仍在繼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新的保護措施。

來源: 星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