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像羊群一樣地死亡著。病人裸著身體在街上游蕩,尋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處都是的人尸,狗、烏鴉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來的人不是沒了指頭、腳趾、眼睛,就是喪失了記憶?!惫?430 年的一天,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如此記錄了這場席卷整個雅典的瘟疫。歷史上關于瘟疫(更確切的說是傳染?。┑挠涗涍€是比較多的。除了剛提到的雅典瘟疫,著名的事件還包括多種瘟疫集體爆發的安東尼瘟疫,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鼠疫爆發的查士丁尼瘟疫,肆虐三百年死亡近兩億人的歐洲黑死病,15 世紀末爆發于美洲大陸的天花疫情,肆虐近兩個世紀的美洲黃熱病瘟疫,造成 7 次世界大流行的霍亂,被稱為 20 世紀人類噩夢的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近 300 萬人死亡的斑疹傷寒,以及目前仍在施虐,每年有 3 億宗病例發生的瘧疾疫情。由此可見,古往今來傳染病對我們的威脅是巨大的,且從未間斷,也不會就此消失。01

傳染病是什么?

都很致命嗎?

傳染?。ㄓ⑽拿篒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區別于普通疾病,傳染病存在有非常明確的致病因素,那就是病原體。而病原體絕大多數是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和真菌),小部分為寄生蟲。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有活性、能繁殖的,死亡或者說失活的病原體一般是不會誘發疾病的傳染病與普通疾病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是傳染性。比如某人患有高血壓,那他周圍的人并不會因為和他接觸,或者共同生活、工作而患上高血壓。即便是有人恰好也患病了,他們之間也是相對獨立的,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傳染病就不一樣了。患有某種傳染病的人通常被稱為感染者,體內的病原體不僅會造成感染者的發病或處于攜帶狀態,還會通過與他人直接接觸、呼吸道飛沫、體液、糞口和其他多種方式,造成其周邊缺乏有效保護的人被感染。以新冠病毒感染為例,感染者會通過呼吸、交談、咳嗽和打噴嚏等行為,排出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當其他人在近距離無保護狀態下接觸時,就會大概率被感染。經過一個潛伏期后,這位新感染者又會具有傳染性,繼而將病原體傳染給更多的易感者,而這就是傳染性。當然,不同類型傳染病它的傳染性、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以及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是存在一定區別的。舉例來說,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發的傳染病,多見于2-6歲的兒童,主要是通過飛沫經呼吸道或接觸感染,傳染性很強,但對健康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且可以通過疫苗接種現實免疫。但有些傳染病對我們的影響卻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前文提到的鼠疫,它是由鼠疫耶爾森菌通過鼠蚤傳播造成的烈性傳染病,如果不治療,病死率可高達30%-60%。02

傳染病

怎么分類和管理?

各國根據傳染病的影響嚴重程度會對其采取相應的管理、控制措施,而以法律形式規定要加強管理的傳染病,又被稱之為法定傳染病,只有那些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傳染病才會被納入其中。在我國就專門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目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 40 種,其中甲類傳染病 2 種,乙類傳染病 27 種,丙類傳染病 11 種。不同級別意味著不同的嚴重程度,會采取不同級別的監督、監測和管理措施**。以甲類傳染病為例,包括鼠疫和霍亂兩種。它們對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全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屬于****烈性傳染病**。因此,管理也必須十分嚴苛。按照現行規定,一經發現必須在2小時以內上報,以便于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阻斷疫情的延續。乙類傳染病則屬于需嚴格管理的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等27種。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一經發現要在24小時內上報。當然,其中也有特例,比如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雖屬于乙類但發現后要在2小時內上報。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血吸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等11種,發現后同樣要在24小時內上報。03

“乙類甲管”是什么意思?

當新發傳染病出現時,由于對其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征缺乏認識,其傳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變異特征尚不清晰,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自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應對以來,有效經驗做法是第一時間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實施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但隨著對疾病及病原體流行規律研究與認識的不斷深入,臨床治療手段、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積累,曾采取“乙類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回歸乙類傳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則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類傳染病監測管理,這就是乙類甲管的由來。近期經綜合評估病毒變異、疫情形勢和我國防控基礎等因素,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從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這項工作具體是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準后予以公布、實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04

不是甲類傳染病

就可以放松警惕了嗎?

當然不是。傳染病之所以要予以監測和管理,根源就在于其傳染性和危害性。即便某些傳染病是按照乙類和丙類管理,但并不代表就可以放松日常的防護,因其一旦感染仍可以造成較大范圍的影響。比如諾如病毒感染是按照丙類傳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瀉病管理,但它幾乎每年都會在全球范圍內造成大范圍的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因諾如病毒感染死亡的人約有數十萬人。2013年以來,我國其他感染性腹瀉病爆發多也以諾如病毒爆發為主,而且所有人均易感,全年均可發生,且無預防感染的疫苗,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仍是注意勤洗手和飲食衛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預防仍是降低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及時關注衛生健康部門公布的傳染病流行信息,增加相關知識儲備,做好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相應的防護措施。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飲食、充足睡眠、適量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降低發生感染的幾率。如果一旦發生感染,也不要過分擔心,積極尋求治療,避免傳染給他人就可以了。作者|張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研究員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普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 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