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中國民間一種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F在很少有人數九了,但也知道“三九”是最冷的時節,所謂“冷在三九”。
01
數九寒天八十日
數九的起點是冬至逢壬日(亦有說法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反映到我們今天的陽歷日歷中,差別還是很大的。拿今年做例,按最傳統的方式算起,應該是12月25日開始,每九天為一個單元。黃河地區的“數九歌”大體描述了數九的物候: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八十一天過去,春天就來了。
這個算法雖然算不上非常準確,但也基本體現了我國的冬季時令特點。
在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冬至以后,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溫度總體上是下降趨勢。
直到“三九”前后,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在此之后,氣溫回升,春回大地,農業活動也逐漸多起來。
02
打碎時光就是熬
苦苦地數九八十一天,占掉了全年的四分之一,總得搞點什么娛樂吧?現代人在這冬日居家里常用的消遣大抵是pad、手機、電腦、電子書。
古人沒有這些,但他們玩——“九九消寒圖”!
楊允孚《灤京雜詠》卷下有載:“試數窗間九九圖,馀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p>
可見,最早的消寒圖恐怕是以繪畫的形式為主。圖以梅花為題,圖中設九九八十一個可涂抹的元素,這樣從數九開始,每天一涂,可使苦寒易過矣。
說來,寒冬并不可怕,只要有盼頭,人類就有辦法熬過去。而大自然又是這么慈悲——不管多么冷,到了日子,它總會過去。
《消寒圖》是文人冬日的游戲??傮w分為三種——梅花、圖案、文字。從上面的記載看得出,梅花似乎最早,之后又演變出了很多種類。但內核無外乎每日一涂,把漫長的冬日碎片化,好過一點。
到了清末時節,文字消寒圖成為主流。圖上必以九個九劃漢字為題,共九九八十一劃。每日一涂,涂罷就迎來了春天。
文字當然也都是吉利的,比如最常見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以繁體字寫,都是九劃。還有“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也是美好的描繪。一般還會用“管城春滿”四字提頭?!肮艹恰本褪谴该P,意味筆數到了,春天也就來了。
03
新風也待自創之
既然消寒圖的規則我們都懂了,能不能自創消寒圖呢?當然可以!
古人自創消寒圖的例子就很多。雖然梅花圖、“亭前圖”都很風雅,但畢竟要有一定的什么和文化基礎,就不如后創的“銅錢圖”在民間受歡迎。
最近幾年傳統文化復興,也有各地的國學課程自創消寒圖,比如以八十一片柳葉為題、八十一段竹枝為題的,也算是很不錯的寓意。
如果才有余力,當然也能自創很多屬于自己的消寒圖,或書或畫,都能娛人娛己,讓冬天更加快樂。
如果您不善畫畫也不要緊,可以和筆者一樣,在九劃的漢字中選出幾個來組成消寒圖,可端莊、可詼諧、可無聊,總之是一個玩物,怎么好玩怎么來嘛!
下面這幾組我湊出來的消寒圖里,有沒有你比較中意的一組呢?
最后,再奉上我的朋友k君制作的“2022最新款應景九九消寒圖”,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戰勝疫情,恢復健康~
作者:老 信
審核:王弘治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