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法新社報道,載有數百名乘客的“維京獵戶星”號郵輪從新西蘭惠靈頓離港到達澳大利亞后,因海洋附生物導致數日無法靠岸,使“跨年游”變成噩夢。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認定郵輪船體上有少量“生物淤積”,其中包括海洋微生物、植物和小動物,為防止“有害海洋生物被帶到澳大利亞水域”,澳大利亞漁業部認為在進港之前,郵輪要先清潔船體。

這些人該有多郁悶?其實他們不需要困這么久,直接用快艇接走就可以上岸,或者按照澳洲的要求,清潔船體再進港,其實還是錢鬧得。

其實,澳大利亞政府之所以這么做,還是在于預防物種入侵。那有童鞋就說了,陸地物種入侵大家都知道,海洋也會有物種入侵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01,陸地入侵容易理解


沒錯,陸地物種入侵大家很容易理解,比如紅火蟻入侵到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再比如陸地淡水魚亞洲鯉魚跑到美國結果泛濫。

這些都是常見的物種入侵例子,我們也有一套理論來告訴大家為什么要避免物種入侵,因為各個物種在當地形成了完整的生態鏈,它們一旦來到新的地區,如果缺乏天敵,那么就會導致物種在當地泛濫,甚至那些完全無害的物種也會造成出人意料的影響,典型的是水葫蘆這種植物,最早引入是為了凈化水質,但是結果發現水葫蘆繁殖太快了,缺乏天敵,很快就鋪滿了,很多河道都被水葫蘆堵住了。不僅如此,水葫蘆泛濫后直接阻擋了陽光進入水體,結果就是水體中的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進一步引發水生動物的死亡,于是水質繼續惡化。

滇池當年可以說是水葫蘆危害的經典案例,哪怕經過數十年的治理,滇池至今依然沒有恢復(當然如今滇池的問題已經不是水葫蘆,而是其他污染)。

陸地物種入侵,我們可以理解,畢竟陸地地形差異很大,山川阻隔,形成天然的隔離,因此獨立的生態也容易產生,更別提還有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的直接物理隔離,這給物種獨自發育提供了機會。

可是海洋物種入侵是怎么回事?


02,海洋難道也有物種入侵嗎?


全球四大洋不是連著的嗎?海水不都一樣嗎?為什么會有物種入侵?

其實這就是對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一個誤解。

是的,全球海洋是連在一起的,而且經歷了億萬年,按理說,這么久,水體應該是均質了,畢竟再慢的混合有億萬年也足夠了。

但是,還有外在因素影響海洋,在持續造成差異。比如河流的影響,來自陸地的河流會持續匯入大海,而百川歸海的同時,他們也會給大海帶來一系列來自陸地的物質,比如泥沙之類的沉積物,這些物質可就因地而異了。

再比如洋流的影響。

海洋面臨著氣候的影響,無論是太陽直射的影響,還是季風的影響,以及地球的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這都會直接對海洋產生作用,所以大家會看到,海洋中有洋流的存在。海水溫度也是各地不同的。

此外,海洋的深淺,海底的地形,都會影響到海洋。

結果就是,我們以為均一的海洋,其實和陸地一樣,也是各地各自不同,于是也就有各自的生物在當地慢慢的進化適應,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生物。

而這些生物如果隨著船只的移動來到新的區域,那就會導致和陸地一樣的物種入侵,造成當地海洋生態環境受損。

更別提那些運動很慢的海洋生物,會搭乘郵輪全球跑(扇貝除外,它們是奇跡)。

所以,當地拒絕郵輪進入是有一定道理的。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