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旅行目的地時,你最看重什么?

可能你會回答:名勝古跡、地方佳肴、交通位置、花銷高低……沒錯,這些都是常見答案!但實際上,很多人在選擇旅行地點時,還有一些“隱形考慮因素”。比如,旅行目的地的空氣質量。

糟糕的空氣不僅會影響旅行者的身體健康,還會讓目的地的美麗風姿大打折扣。

十年前,中國就面臨過因空氣質量“勸退”國外旅客的窘況。2013年10月,《時代周刊》網站報道:上半年來到中國的外國游客數量比2012年同期減少5%,而到北京的游客則減少了15%。 這與當年全國破紀錄的霧霾天氣不無關系。

2013年,全國各地不斷被霧霾攻陷。全年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以來最多。

2013年冬北京天壇的一天,人們甚至需要用手捂住口鼻,景點能見度非常低 ?青年參考

連續的霧霾,不僅讓國外旅客放棄前往中國,也讓飽受“有毒”空氣困擾的國人紛紛選擇去往空氣質量更好的地方。2016年冬季,國內最大的在線旅行網站攜程旅游網甚至發布了一份《避霾旅游排行榜》。

我國AQI指數對應的空氣質量類別 ?中國環境保護部

空氣質量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經過這么些年,大氣治理的效果在逐漸顯現,藍天肉眼可見地增多。根據《大氣中國2022》,2021年,我國168個重點城市六項標準污染物年評價濃度均值首次全部達標。

相信那些因霧霾而離開的游客,會隨著空氣質量的提升,陸續回到這里!

其實,世界上還有許多景點和目的地還在飽受空氣污染的困擾。

為了挽回游客,ta們都在努力……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紀念深愛的第二任妻子姬蔓·芭奴而建造的白色大理石陵墓。在他去世后,這對伉儷合葬于此 ?Unsplash

被譽為世界第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就是“受害者”之一。作為有名的愛情“結晶”,想起泰姬陵,人們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往往是它標志性的、一塵不染的珠白色大理石。

可惜,當地的空氣,卻并非“一塵不染”,而是,這樣的……

霧霾下灰蒙蒙的印度泰姬陵,可見度大幅度降低 ?Google

泰姬陵所在的城市——阿格拉的空氣質量一直不佳。灰塵黏附在純白的大理石表面,使得這座愛情的結晶從純白變得又黃又黑。游客們風塵仆仆地遠道而來,卻只能戴著口罩,在一片霧霾中仰望“臟兮兮”的泰姬陵……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印度當地的官員們想盡了辦法。2015年,印度政府開始著手清理泰姬陵表面,試圖對其進行漂白。工人們在泰姬陵表面建起腳手架,將漂白土抹在建筑表面,隨后將其沖掉。這項工程聲勢浩大,光是清理穹頂,就花了快50萬美元!

修復泰姬陵 ?Google

政府還在泰姬陵周圍部署了載有空氣凈化器的貨車。據報道,這些空氣凈化器能夠在8小時內凈化300米半徑范圍內的150萬立方米空氣。

泰姬陵周邊載有空氣凈化器的貨車 ?Google

2018年,面對持續的空氣污染,印度最高法院也“出手”整治,要求政府在一個月內公布保護泰姬陵的具體措施,并在泰姬陵周圍緩沖地帶植樹造林。

優勝美地,是美國最出名的國家公園之一,以荒野與森林景觀聞名于世。?Unsplash

優勝美地,是美國最出名的國家公園之一,以荒野與森林景觀聞名于世。你是不是以為國家公園里的空氣一定很清新?事實是,優勝美地長期存在空氣質量問題,而背后的“殺手”,是近年頻發的野火。

優勝美地位于多山地帶,覆蓋著大片林區,如果發生森林野火,煙霧和空氣污染物很容易被困在山谷中。

每年夏天,是當地野火頻發的季節,一旦公園內部或附近發生森林大火,優勝美地就會陷入空氣污染的“噩夢”。2018年,加州北部的卡爾大火,一度導致優勝美地的AQI指數飆升至386,成為美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地方之一。

2018年加州卡爾大火 ?AP

同年7月下旬,受嚴重的空氣污染影響,優勝美地景區宣布“無限期關閉”,直到8月14日才重新開放。三周的關閉,讓公園損失了巨額的經濟收益。

因空氣質量堪憂而關閉的優勝美地 ?Google

一位游客說:“夏天去的時候,我們總是隨身攜帶呼吸器。”他和他的家庭成員都患有哮喘,優勝美地“堪憂”的空氣質量,讓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前去旅行。

山谷和森林被籠罩在霧霾中 ?Google

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愈加頻繁,包括野火。而旅客無心丟棄的一小截煙頭或未撲滅的一小片篝火也可能引發火災。

公園設立了多個空氣污染檢測站點,檢測不同空氣污染物的沉積程度,為前來游玩的旅客開放實時監測數據,并給出針對不同季節地旅行建議——比如,一年中火災爆發可能性較高的時期,盡量不要來。同時,也嚴格督促游客們遵守防火規定,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產生的森林火災。

巴黎鐵塔下的旖旎風光 ?Unsplash

巴黎作為享譽世界的“浪漫之城”,是許多旅行愛好者心中的圣地,新冠疫情前每年吸引的游客數量超過30萬。

但,在歐洲,巴黎的空氣質量,并不算好。2016年,法國衛生機構Santé Publique France發布調查數據顯示,巴黎每年有近48000人的死因與空氣污染相關。

2021年8月,法國最高行政法院甚至因為空氣污染沒有得到足夠整治,罰了法國政府整整1000萬歐元。隔年9月,法院再次“審判”法國政府部門,試圖再罰2000萬歐元,部分理由是巴黎、里昂和馬賽空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仍然超標。

霧蒙蒙的巴黎 ?法新社

在民眾、司法的多重壓力下,法國政府為了治理空氣污染問題(不再被罰款),可謂絞盡腦汁……

一方面,法國政府發布了分階段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目標是2030年時只允許電動和氫燃料電池在路上行駛;另一方面,制定政策細則,試圖將國內木材燃燒導致的PM2.5減少50%。

國家給力,城市也要自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巴黎的居民和游客走上呼吸清潔空氣的可持續道路呢?答:既然缺可持續道路,那我就建可持續道路。

為了讓人們更方便地步行和騎車,從2014年開始,巴黎市長Anne Hidalgo一直在完善街道布局和設施。2017年,她宣布,要沿瑞弗里大道修建一條全新的長達4公里的雙向自行車道,同時在全市大規模完善自行車基礎設施。她計劃將瑪萊區的大部分車道改建為步行街區,限制私家車駛入。還發布了禁令,禁止私家車駛過盧浮宮。在巴黎最繁華的市中心,更是有一條長達2英里的無車區,沿著塞納河緩緩展開。

沿塞納河的步行街區 ?Parisinfo

每年9月,在巴黎市政府的主持下,都會舉辦“無車日”。在這一天,巴黎市內共650公里長的道路將限制車輛行駛,目的是為了讓居民和游客養成低碳出行的習慣。

從今年開始,“無車日”的推廣間隔更是從“年”變成了“月”。巴黎市中心(除香榭麗舍大道)將在每月的第一個周日成為無車區。這么一套組合拳下來,巴黎,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步行友好(walkable)的城市。

巴黎街頭,“無車日”人們多步行或騎車 ?Sortiraparis

如今,巴黎已是歐洲城市中步行通勤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游客們可以不疾不徐地漫步在無車街道間,感受這個浪漫、自由都市的美好。

倫敦眼,倫敦地標之一,也是倫敦最吸引游人的觀光點之一 ?Unsplash

倫敦有個別名,叫“霧都”。

這個外號的由來可不是什么浪漫的自然景觀,而是歷史上極其嚴重的空氣污染。20世紀初,倫敦由于大量燒煤和工業污染造成了嚴重的霧霾,甚至還產生了專有名詞——倫敦霧。

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1952年,倫敦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倫敦煙霧事件”:從12月5日到12月8日,大范圍、高濃度的霧霾籠罩著這座城市。短短四天,倫敦因空氣污染死亡的人數高達4000人。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還持續造成8000人死亡。

昔日的霧都 ?Keystone—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霧霾并沒有隨著生命的死亡而結束。隨后的1956、1957和1962年,倫敦又連續發生多次駭人聽聞的霧霾事件。

自“倫敦煙霧事件”過后,英國政府開啟了分階段治霾:

今日的倫敦,已然“脫胎換骨”。2019年,倫敦成為全球第一座國家公園城市。

但,在對付空氣污染上,倫敦還一直在花心思,甚至花樣繁多。比如——把平平無奇的街道,建成智能的環保型道路。

地處倫敦市中心商業區的鳥街(Brid Street),地上鋪著漆黑的三角形地磚,這些地磚來自一家環保道路公司。行人在地磚上行走時,電磁感應器能夠將每一步轉化為5W能量,這些能量可被用于發電。

人們正在愜意地行走在智能“鳥街”上 ?newatlas

行人還可以下載一個配套App,用于記載自己的累計步數與發電量,以換取鳥街周邊商家的折扣獎勵——這可是倫敦市中心的商鋪!只需走走路就能打折,何樂而不為?

另外,鳥街還配備了“清潔空氣(Clean Air)”長椅,這種長椅能夠將空氣中的有害成分除去,為坐在椅子上的行人帶去習習涼風。這個智能道路項目的開發方對“鳥街”模式野心勃勃,甚至想把它打造為牛津街的新型旅游景點,并推廣到倫敦的其他商業街區。

也許有一天,倫敦的街頭,將會布滿黑色地磚和長椅!

除了景點的空氣污染問題,旅游業的碳排放同樣不容小覷。《自然氣候變化》指出:2013年,全球旅游業的碳排放約占當年全球總碳排放的8%;而到2025年,全球的旅游業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突破65億噸。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具有同根同源性,協同控制是關鍵。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你我環保意識的增強、大氣治理的深入和科技的迭代,我們頭頂的天空,終將清澈明亮、湛藍似海。

作者:大島

編輯:Ming

統籌:柔柔

設計:HARA、李十字兒

參考資料:

[1]新浪旅游.海南“霧霾”引關注 破壞形象影響旅游業. 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3-11-07/1059228603.shtml.2013-11

[2]央廣網.2013年全國遭史上最嚴重霧霾天氣,創52年以來之最. http://travel.cnr.cn/2011lvpd/gny/201312/t20131230_514523867.shtml.2013-12

[3]財富中國. 霧霾刺激中國旅游業,游客紛紛尋找洗肺勝地. https://mp.weixin.qq.com/s/NUTOSJTED-1Amvk6EXhaaA.2017-1

[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 633-2012). https://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jcffbz/201203/W020120410332725219541.pdf.2012-02

[5]維基百科.中國空氣質量指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7%A9%BA%E6%B0%A3%E5%93%81%E8%B3%AA%E6%8C%87%E6%95%B8

[6]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權威發布丨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https://mp.weixin.qq.com/s/0tJPlZUhGQZH_g2ZT-rgcw.2021-1

[7]上觀新聞.空氣污染嚴重讓泰姬陵“變色”,“印度明珠”正在經歷首次深度清理……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77820.2018-1

[8]環球網.印度空氣污染持續,泰姬陵獲“專屬待遇”:室外空氣凈化器已部署.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B5z.2019-11

[9]IQAir.5 Popular travel destinations with surprisingly terrible air pollution. https://www.iqair.com/us/newsroom/surprising-places-with-worst-air-pollution.2022-10

[10]NPCA.Yosemite’s Dirty Air Secret. https://www.npca.org/articles/1640-yosemite-s-dirty-air-secret.2017-9

[11]法國生態部.Air pollution: origins, situation and impacts. https://www.ecologie.gouv.fr/pollution-lair-origines-situation-et-impacts.2022-10

[12]中國大氣網.大氣污染治理不力,法國再被重罰!歐盟96%城市人遭PM2.5污染,這國是重災區. https://www.chndaqi.com/news/338633.html.2022-9

[13]IQAir.空氣污染驚人的5個熱門旅游目的地. https://www.iqair.com/tw/newsroom/surprising-places-with-worst-air-pollution.2022-10

[14]中國新聞網.巴黎再次舉辦“無車日”. https://www.chinanews.com.cn/m/gj/2016/09-25/8014259.shtml2016-9

[15]QUARTZ.Paris is purposefully walkable—and has lessons for post-pandemic cities.https://qz.com/1873370/how-to-build-a-walkable-city-according-to-paris.2020-6

[16]Bell, M.L.; Davis, D.L.; Fletcher, T. (2004). "A Ret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from the London Smog Episode of 1952: The Role of Influenza and Pollutio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2 (1, January): 6–8.

[17]人民網.英國倫敦霧霾治理措施與啟示.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0303/c376843-24514293.html.2014-3

[18]CarbonBrief.Tourism responsible for 8% of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tudy finds.https://www.carbonbrief.org/tourism-responsible-for-8-of-global-greenhouse-gas-emissions-study-finds/.2018-7

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 添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