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社會力量,強勁科普之翼。12月14日進行的“蓉遇科普·2022”年度科普典型頒發(fā)儀式上,揭曉了“蓉遇科普·2022”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圖書、年度科普數字作品、年度科普活動以及科學美空間名單。

年度科普數字作品(上)

近年來,我市科普內容傳播內容形式日漸豐富,許多優(yōu)秀科普數字作品涌現引發(fā)了多次傳播熱潮。它們以新技術手段和豐富的作品形態(tài),讓“冷知識”不再“燒腦”;它們拉近了科技與公眾間的關系,對提高大眾科學素養(yǎng)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也因為它們“接地氣”的解讀,成為了許多人茶余飯后探討的話題。

《科幻世界》雜志多人有聲劇


奇詭深邃的科幻世界,在這里向你敞開大門。戴上耳機,數百個宇宙會在你面前展開。七大主題帶你進入科幻的世界:聽賽博朋克,改造精神與肉體;聽時空旅行,跳出時間單行道;聽太空歌劇,聆聽宇宙史詩;聽烏托邦,建造“理想世界”;聽燒腦倫理,靈魂咚咚作響;聽星際文明,穿梭整個宇宙;聽災難戰(zhàn)爭,經歷生死抉擇……

《科幻世界》雜志多人有聲劇由12位聲優(yōu)全情投入,精心打磨每一個背景音,營造出了360度電影級聽覺氛圍。超過200個科幻故事、500集有聲劇l7大科幻主題,帶你建立起你的科幻世界!

掃碼試聽

《成都理工大學地震科普知識系列動畫》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全球平均每2-3天就有一次6級以上地震,而平均每天就有4-5次5級以上地震,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造成破壞。為什么會發(fā)生地震?怎樣測算出地震的震級?我們該怎樣面對地震?為了解答這些疑問,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勘探與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推出了本系列動畫,動畫共五集,一一向大家展示斷裂帶的產生、地震大小、地震烈度、防震減災和地震預報、預警這5個方面的基礎知識。

掃碼觀看

視頻由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勘探與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成都市科學傳播學會副主席梁春濤教授團隊制作,兼具科學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獲得國際地震科普大賽一等獎,是全國少有的高質量地震科普作品。

《為自己發(fā)聲向疼痛說NO》

分娩痛是分娩過程中的自然生理反應,長期以來人們把這種劇烈的痛苦過程視為不可避免的。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現在已經可以通過麻醉技術減少產婦分娩期的疼痛,提高產婦分娩質量。

無痛分娩的分娩方式來源于國外,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發(fā)達國家無痛分娩的普及率達到了80%以上,但是目前這種分娩方式在我國并不“流行”,我國產婦選擇無痛分娩的比例只有10%左右。

掃碼觀看

至今為止,不計其數的準媽媽在進入產房后,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做好生孩子的準備并為此驚慌失措。通過這個短視頻,準媽媽們可以了解到:生娃娃不恐怖,無痛分娩是可行的!

《節(jié)氣家書——自然告訴我的,都將說與你聽》

這是一部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以書信為載體的人文自然科普有聲讀物,源自于同名圖書《節(jié)氣家書》,該書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由沈家智創(chuàng)作,由邊江工作室進行音頻錄制。

沈家智先生以家長給孩子寫書信的形式,將自然教育、家風教育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將與節(jié)氣相關的天文、氣象、物候、農事、民俗等知識融入優(yōu)美、溫暖的書信之中。本書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間脈絡,一封封隨節(jié)氣而來的家書,娓娓講述一年之中大自然的變化,讓聽眾仿佛走進鄉(xiāng)野山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奧妙,領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對宇宙和自然界認知的獨特見解,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智慧,在科學知識普及的同時,了解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該項目的音頻投放于喜馬拉雅等有聲讀物平臺,以部分免費、部分收費的形式供讀者收聽。

掃碼試聽

《你不知道的大熊貓》系列科普微視頻

系列科普微視頻共20集,每集3-5分鐘,主要內容圍繞大熊貓的基本知識進行展開,帶領讀者走進大熊貓的世界,探索大熊貓的奧秘。

《你不知道的大熊貓》從大熊貓的演化歷程,到大熊貓的科學發(fā)現,再到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保護之路,視頻讓公眾了解扛過了冰川紀大滅絕、又猛又彪的大熊貓所面臨的現狀,以及如何成為一名大熊貓保護小衛(wèi)士。通過實景影像、卡通動畫、真人講解、手繪插畫等多種形式的組合與影像表達,以獨特的視角帶領大家走進大熊貓神奇的世界,使大熊貓知識變得有趣且獨具魅力。

掃碼觀看

來源: 成都市科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