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今,昆蟲學領域分為兩大陣營:害蟲防治和益蟲利用。似乎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但也有科學家另辟蹊徑,比如綠會專家周成剛教授及其團隊等科學家在探索害蟲的資源化利用。周成剛教授和高尚坤副教授及其團隊走進農業農村,在山東省肥城市百尺村,利用倉儲害蟲黃粉蟲(Tenebrio Molitor )處理蔬菜尾菜。他們利用黃粉蟲將蔬菜尾菜資源化利用,讓昆蟲發揮生態服務功能,真正實現變廢為寶,開發利用尾菜資源,促進蔬菜產業發展,提高蔬菜的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從而實現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
此外,筆者認為,昆蟲的生態價值亦不容忽視。一方面,它們協助細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機質,有助于土壤的生成。另一點必須強調的是傳粉昆蟲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傳粉昆蟲對人類,尤其是對于農業生產意義重大。它們為植物傳花授粉,提高果實和種子質量。如此,一方面實現了物種的傳承,另一方面為人類提供了食物來源。全世界80%開花植物靠昆蟲授粉,其中85%靠蜜蜂授粉。而蜜蜂生態位處于農業生態系統的核心地位,直接關系到植物繁衍,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作物得到有效授粉,農業增產。
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同一健康工作組從國際知名期刊獲悉一文《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昆蟲可能會感到疼痛——這對動物福利法意味著什么》。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昆蟲可能會感到疼痛——這對動物福利法意味著什么
每年至少有一萬億只昆蟲被殺死作為食物和動物飼料。常規致死途徑包括酷熱和寒冷,通常還伴有饑餓。相比之下,每年“只有”約790億只哺乳動物和鳥類被宰殺。
學者們早就認識到,疼痛的生存價值意味著許多動物都會經歷疼痛,據說昆蟲除外。但我們調查了300多項科學研究,發現至少有一些昆蟲感到疼痛。與此同時,其他昆蟲的研究還不夠詳細。
我們還對大黃蜂對潛在有害刺激的反應進行了自己的研究。它們對刺激的反應方式類似于人類和我們接受的其他動物的疼痛反應。
殺蟲劑每年殺死數萬億野生昆蟲。實際的死亡原因通常是癱瘓、窒息或內臟器官溶解,有時會持續幾天。
(人們簡單地認為昆蟲讓人無法忍受。圖源:its_akphotographer/Shutterstock)
如果昆蟲感到痛苦,昆蟲養殖和害蟲控制將造成大規模的痛苦。然而,動物福利辯論和法律幾乎普遍忽視了昆蟲。一個原因是,從歷史上看,昆蟲通常被認為過于簡單,壽命太短。但昆蟲感到疼痛的證據正在積累。
昆蟲是否感到疼痛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疼痛是一種固有的私人體驗。手術期間對嬰兒進行的相對較新的治療說明了當患者不能說話時診斷疼痛的困難。
就在上世紀80年代,許多外科醫生認為嬰兒不會感到疼痛,也很少使用麻醉劑,因為他們認為嬰兒的明顯反應,如尖叫和扭動,“只是反射”。盡管我們仍然沒有證據證明嬰兒會感到疼痛,但大多數人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地接受他們會感到疼痛。
對于任何無法直接表達其痛苦的存在,我們需要依靠常識和概率。發現的疼痛指標越多,概率越高。重要的是在動物中使用一致的標準,并尋找與牛或寵物狗相同的昆蟲疼痛行為指標。
大腦疼痛
大多數動物表現出“傷害感受”——對有害刺激的處理,這會導致類似反射的反應。科學家們早就知道昆蟲具有傷害性。然而,如果動物檢測到潛在的損傷性刺激,它不一定是人類大腦中產生的疼痛的指標。傷害感和疼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獨立地發生。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大黃蜂對熱量的反應取決于其他動機。我們給大黃蜂四個喂食器:兩個加熱,兩個不加熱。每個喂食器都分發糖水,大黃蜂很喜歡。
當每只喂食器的糖水濃度相同時,蜜蜂避開了兩只加熱的喂食器。但當加熱喂食器比未加熱喂食器分配更甜的糖水時,大黃蜂通常會選擇加熱喂食器。它們對糖的喜愛超過了對熱的厭惡。這表明蜜蜂感到疼痛,因為(和人類一樣)它們的反應不僅僅是反射。
(大黃蜂是最受歡迎的昆蟲之一。圖源: mrs.Mazorchuk/Shutterstock)
蜜蜂還記得加熱和未加熱的喂食器,它們利用這些記憶來決定從哪個喂食。所以,權衡發生在大腦中。
昆蟲的大腦會以其他方式改變對傷害的行為反應。例如,饑餓的蒼蠅比飽足的蒼蠅更不可能跳離酷熱。脫殼蒼蠅仍然可以跳躍,但它們沒有表現出這種差異,這表明它們的大腦參與了熱回避。大腦和反應靈敏的身體部位之間的交流也與疼痛一致。
昆蟲其他疼痛指標
我們用來評估不同昆蟲疼痛證據的框架是最近導致英國政府通過將其納入《2022年動物福利(感知)法案》來識別其他兩個主要無脊椎動物群體——頭足類甲殼動物(包括螃蟹、龍蝦和對蝦)和頭足類(包括章魚和魷魚)的疼痛的框架。該框架有八個標準,用于評估動物的神經系統是否能夠支持疼痛(如腦-體交流),以及其行為是否表明疼痛(如動機權衡)。
蒼蠅和蟑螂滿足六項標準。根據該框架,這相當于疼痛的“有力證據”。盡管其他昆蟲的證據較弱,但許多昆蟲仍顯示出疼痛的“實質證據”。蜜蜂、黃蜂和螞蟻滿足四個標準,而蝴蝶、飛蛾、蟋蟀和蚱蜢滿足三個標準。
甲蟲是最大的一類昆蟲,只滿足兩個標準。但是,像其他得分較低的昆蟲一樣,在這方面對甲蟲的研究很少。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昆蟲不符合所有標準的證據。
我們的發現很重要,因為昆蟲疼痛的證據大致等同于英國法律保護的其他動物疼痛的證據。例如,章魚顯示出非常強烈的疼痛證據(七項標準)。
作為回應,英國政府將章魚和螃蟹都納入了《2022年動物福利(感知)法案》,從法律上承認它們的疼痛能力。
英國政府開創了一個先例:疼痛的有力證據需要法律保護。至少有些昆蟲符合這一標準,所以是時候對它們進行防護了。首先,我們建議將昆蟲納入《2022年動物福利(感知)法案》,該法案將在法律上承認昆蟲有感知疼痛的能力。但這項法律只要求政府在起草未來立法時考慮他們的福利。
如果我們想規范農業和科學研究等實踐,政府需要擴展現有法律。例如,2006年《動物福利法》規定,對該法案所涵蓋的動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是違法行為。這可能會導致像傳統農場一樣的昆蟲農場,盡量減少動物的痛苦,并使用人道的滅殺方法。
1986年《動物(科學程序)法》規定在任何實驗或其他科學程序中使用受保護的動物,可能會對動物造成疼痛、痛苦、痛苦或持久傷害。根據這項法案保護昆蟲,就像章魚一樣,將規范昆蟲研究,減少測試的昆蟲數量,并確保實驗具有強大的科學依據。
最后,殺蟲劑對野生昆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利問題。我們建議開發更人道的殺蟲劑,可以更快地殺死昆蟲,并將其痛苦降至最低。
編譯:Daisy
審核:Sara
編輯:Pierre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