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網12月23日訊(徐名揚) 據新華社報道,12月22日,廣西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其天文與空間科學技術團隊取得的深空探索重大觀測成果,該成果《船帆座脈沖星風云X射線偏振趨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已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志發表。謝斐為該論文的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研究人員稱,研究發現船帆座脈沖星風云存在極強的偏振,是人類目前在高能波段探測到的偏振度最高的一個天體,趨近理論預言的最大值,這證實了輻射區域的磁場完美有序,是天文觀測重大突破性成果。
脈沖星又稱波霎,是旋轉的中子星,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星體,在中子星上,每立方厘米物質可達有一億噸重甚至超過十億噸。中子星是處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如果它的角動量消耗完,就會變成不發光的黑矮星,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黑矮星。
脈沖星直徑在10千米左右,因其不斷地發出電磁脈沖信號故而得名脈沖星,其自轉速度普遍很快。1967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脈沖星,這顆脈沖星位于狐貍座方向。此后,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脈沖雙星、毫秒脈沖星、帶有行星系統的脈沖星以及雙脈沖星系統。中國天眼已發現超過500顆新脈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