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迎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危重癥醫學組委員

審核:何權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人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就像心臟無時無刻在跳動著一樣。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當呼吸停止,生命也將不能再繼續維持下去。

呼吸是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當呼吸功能出現問題,無法有效地進行氣體交換,導致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從而引起各種表現,到達一定程度后,就會被界定為呼吸衰竭。

一、呼吸衰竭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況下,用血氧分壓指標來衡量血液中的氧氣含量。血氧分壓,即物理溶解在血液里邊的氧分子產生的壓力,成年人正常值在80-100mmHg。血氧分壓數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不過,最低大概也會在80mmHg以上。

如果在標準大氣壓下,血氧分壓低于60mmHg,醫學上就界定為呼吸衰竭。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呼吸衰竭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呼吸衰竭就是氧氣吸入受到了影響,但是二氧化碳還能夠正常排出;Ⅱ型呼吸衰竭是既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也就是說,Ⅰ型呼吸衰竭:氧分壓 < 60mmHg,二氧化碳分壓正常;Ⅱ型呼吸衰竭:氧分壓 < 60mmHg ,二氧化碳分壓 > 50mmHg。

二、呼吸衰竭的患者會有什么表現?

呼吸衰竭最重要的表現是呼吸困難,患者可表現為稍微活動就喘不上氣、說話上氣不接下氣、靜坐時呼吸費勁等。病情越嚴重,對應的癥狀表現也更加明顯。

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出現得比較急,患者的耐受程度差,很快就會發生缺氧,必須盡快進行相應治療。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是逐漸發生呼吸困難,雖然存在耐受的過程,但是呼吸仍然很費力。

本身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呼吸衰竭。比如支氣管哮喘,突然哮喘大發作,就可能會造成呼吸衰竭;還有像慢阻肺的病人,如果不注意控制病情,中間發生了一次感冒或者肺炎,就有可能出現呼吸衰竭。

出現呼吸衰竭后,血液中氧含量低了,首先對神經系統有影響,表現為反應遲鈍,急性缺氧時神志可能會受到抑制,嚴重的還會引起昏迷。二氧化碳濃度開始輕度升高時,二氧化碳在血液里堆積,就會形成碳酸,導致高碳酸血癥,開始可以讓人興奮,就像喝醉了似的,嚴重升高時人就昏迷了。

對其他系統也有影響,比如影響心臟收縮,影響肝臟、胃腸道等,所以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的影響是全身性的。

三、呼吸衰竭怎么治療?

因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液中氧氣含量較低,需要不斷地補充氧氣,通常需要吸氧治療。

氧療能夠減輕患者呼吸衰竭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加強患者的活動能力,擴大活動范圍,延長患者的壽命。

一般來說,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家庭中氧療,通常主張用經鼻導管吸氧的方式進行。

如果鼻導管吸氧的濃度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吸入更高濃度的氧氣,可以選擇面罩吸氧,面罩實際上就是直接扣在口鼻部,這樣吸入氧氣的濃度會比經鼻導管吸入氧氣的濃度高很多。

當面罩吸氧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時,就需要通過呼吸裝置來吸氧,比如無創呼吸機,通過正壓將氣體打入氣管中去。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此外,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還要注意控制原發病,保持充足營養,避免吸煙等不良嗜好。

治療急性呼吸衰竭,要先給患者提供氧氣,吸氧同樣是最重要的治療和搶救手段。根據患者呼吸衰竭的程度和意識,來選擇決定用無創呼吸機還是有創呼吸機。

有創呼吸機對患者有一定的創傷,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然后通過機器直接將高壓的氣體打入氣道中去。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當患者能獲得充足的氧氣維持生命后,接著就要來治療引起患者呼吸衰竭的疾病,比如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等。與此同時,通過藥物治療、輔助呼吸機等方法,盡量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

當原發病的急性期,或危重期癥狀緩解,大多數情況下,呼吸衰竭也會緩解。比如慢阻肺患者急性發作期,肺部感染加重,用了無創呼吸機和藥物治療后,急性期過去,將有可能恢復到急性加重前的狀態,能夠離開呼吸機,通過氧療等治療方法緩慢恢復。

有些疾病即使進行了治療,呼吸衰竭的狀態也緩解不了。比如肺纖維化,肺組織完全被破壞了,沒有一塊好的肺組織了,也就沒有辦法完成外界的氧氣跟血里的二氧化碳進行交換了,即使用了呼吸機,也很難改善這種狀態。

所以呼吸衰竭能否控制,要看導致呼吸衰竭的原發疾病是什么,控制得怎么樣。

同時也告訴我們預防呼吸衰竭很重要,不能等到發生呼吸衰竭了,再去治療原發病,積極治療和控制原發疾病,是預防呼吸衰竭的根本辦法。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