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建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第十三屆主任委員
審核:王愛平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主任醫師
皮炎和濕疹,是皮膚科常見的疾病,很多病人到醫院來看皮膚科醫生,有的醫生就會診斷為皮炎,有的醫生就會診斷為濕疹,但其實嚴格來講,皮炎和濕疹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醫生的使用習慣不同。
一般情況下,從皮膚科的角度來說,皮炎的命名更為常見,而且為了讓疾病病因更加明確,醫生們往往會在皮炎前面加個定語,比如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
而在我們普通民眾口中,則更多的使用濕疹這個名稱,其所指代的范圍也會較為模糊。
通常在診斷時,醫生會習慣性的做排除性診斷,如果真的不太好歸類病因,則往往也會以濕疹為最終的診斷病名。
**一、**皮炎就是皮膚感染發炎了嗎?
很多人看到皮炎兩個字,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是一種皮膚感染發炎的疾病,然而事實其實并不一定如此。
皮炎以紅斑、丘疹、瘙癢為主要表現,再細致分析,皮炎中的這個“炎”字,其實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感染性的炎癥,它會以皮膚的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功能受限為主要特征;
除此之外,“炎”還會有另一種意思,那就是非感染性的炎癥。沒錯,炎癥不一定非要感染才會出現,很多時候比如我們接觸了一些敏感性的物質,發生了過敏,或是接觸了一些酸性、堿性物質,腐蝕了肌膚,也會產生紅腫、瘙癢等癥狀,我們也稱之為皮炎。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但這種非感染性的皮炎,皮膚發紅常常是由于皮膚血管擴張充血而引起的,皮膚腫脹也常是由于血管內淋巴細胞聚集,導致水分滲出于血管外而引起的。 水分和炎癥分子等,也常會引起局部神經感覺問題,從而導致瘙癢、疼痛。
所以皮炎也不一定就是由于感染引起,還可能是由于接觸因素、理化因素,或者自己的免疫因素引起,根據具體病因,我們又可以大致分為日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三大類。
**二、**什么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顧名思義就是日光照射所引起的皮炎,通常會出現在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
日光性皮炎是一種急性皮炎,來勢迅猛,在暴露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之后,慢則幾小時、幾十小時,快則半小時就可以發生。反應也常較為劇烈,又疼又癢,腫脹的還可能會比較厲害,甚至嚴重的時候還會伴有滲出。有時,日光性皮炎的患者還會伴有暈厥。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幾天,常在一周內就可以消退,來的迅猛,治療的快,消失的也快。
**三、**什么是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我們的皮膚或者黏膜(比如陰囊、外陰),尤其是皮膚,接觸某種可以引起過敏的物質之后,就可能產生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往往只發生在少數人,比如我們系腰帶,腰帶環上就有金屬環扣,100個青年男女都系這樣的腰帶,但就會有1-3個人會在腹部肚臍周圍的皮膚出現接觸性皮炎。因為這些合金環扣中常含有鎳,而有1%-3%的人可能對金屬鎳過敏,皮膚接觸后就可能產生炎癥,導致皮膚充血,淋巴細胞聚集,皮膚水腫、瘙癢,甚至發生滲出。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接觸強酸、強堿后出現的刺激性接觸性皮炎,這每個人都會出現。而過敏反應性接觸性皮炎,只有一兩個人會在接觸自己的過敏原后發生,大部分人不會發生。
現在還有一種新型的接觸性皮炎,它屬于醫源性的,就是因為在進行人工關節的移植過程中,人工關節內的一些合金成分引起了全身的性反應。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四、什么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簡單來說就是皮脂腺分泌油脂量非常多,通過毛囊孔溢出,而有一些微生物是非常喜歡這些油脂的,比如馬拉色菌,這時這些微生物繁殖,就可能對皮膚產生刺激,從而出現皮炎。
另外,健康的人中都有10%的人隨便輕輕一刮就可以刮出螨蟲,螨蟲的糧食也是皮脂,所以皮脂分泌多,也可以引起螨蟲增殖,給皮膚帶來刺激。
通常來說,脂溢性皮炎常發生皮脂分泌旺盛,也就是出油較多的部位,比如頭面部T區,顎部、面中部,身體前胸V字區,后背,頭皮等。這些地方產生脂溢性皮炎的時候,就會出現皮膚發紅、瘙癢、出油,甚至皮質粘連,還可能導致結痂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