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每年,全世界會產生3億噸的塑料垃圾——這相當于全球人口的總重量。

這些垃圾大部分來自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包裝,從一次性塑料瓶到保鮮膜和小袋。我們購買的幾乎每件產品,從食品到家庭用品,都有一次性包裝的身影。但是,即使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在不斷提高,更環保、循環的選擇并沒有真正流行起來——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便利性。

最近,有一批初創公司正在設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或自行車運送可重復灌裝的產品,從而消除消費者認為選擇可重復使用方案會“耗時和不便利”的顧慮。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型雜貨店是如何利用可重復灌裝的模式解決過度塑料包裝問題,引領食品雜貨業的未來吧!

1 Refillable(印度)

Refillable是一家來自印度的初創公司,主要幫助消費者**只為產品付費,而不是為包裝付費。**該公司總部位于孟買,受到送奶工模式的啟發,經營著一家以出售家庭清潔產品為主的便攜式便利店。

顧客可以在線上瀏覽和訂購Refillable的產品,例如多用途清潔劑、洗滌劑等,然后選擇送貨上門,減少去商店去購買一次性塑料包裝產品的次數。如果需要補充產品,把容器拿到移動站點灌裝即可。

圖丨Refillable

2 Algramo(智利)

總部位于圣地亞哥的Algramo在智利發起了“可灌裝革命”,最近甚至還在美國流行了起來。正如Algramo公司的名字所示,它的意思是“按克計算”。顧客在其平臺上訂購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后,等待新能源車輛(如下圖電動三輪車)送貨上門或自行到附近的自動售貨機取貨。

值得一提的是,Algramo的可灌裝產品品類十分豐富,涵蓋寵物食品、洗衣液和各種廚房用品等。公司還與聯合利華等快消品巨頭展開合作,致力于使可重復灌裝模式成為世界各地的選擇。

圖丨Algramo

3 Siklus (印度尼西亞)

在印度尼西亞,Siklus公司希望解決塑料垃圾問題,讓消費者以更優惠的價格買到無塑料包裝的產品。在預估包裝占產品成本的15%的情況下,公司為消費者提供無包裝的產品,并喊出“每位消費者都是贏家”的口號。

**從去年開始,Siklus開發了一款APP,讓當地居民可以直接通過APP訂購個人洗護和衛生產品。**然后,公司派出他們的“移動灌裝自行車”送貨上門,消費者用可重復使用的容器或瓶子取貨(見下圖)。與去商店消費相比,這樣的消費模式可享受高達30%的折扣力度。

圖丨Siklus

4 Refillvan(英國)

Refillvan是一家英國公司,致力于幫助英國消費者購買無塑料包裝的食品。該公司總部設在北安普敦郡,銷售各類產品,如面粉、意大利面、堅果和種子等廚房必需品,還有茶和咖啡,甚至個人護理和美容產品等無獨立包裝的產品。Refillvan為整個北安普敦郡北部地區的居民提供可重復灌裝服務,顧客通過簡單的操作在網站上訂購他們需要的產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提或送貨上門。

圖丨Refillvan

來源: 擺脫塑縛